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docx

2025【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录

TOC\o1-3\h\u11415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

290391.生育意愿的相关研究 1

221922.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1

285463.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 2

244384.文献评述 3

25548参考文献 3

1.生育意愿的相关研究

生育意愿是个体关于生育的态度和愿望,是个体生育行为的主观反应。顾宝昌首次提出生育的“三维性”,即无论是生育意愿还是生育行为,其同时具有数量、性别和时间三个特征。至今,尽管不同学者对于生育意愿维度的界定有不同方式,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均包括数量、性别和时间三个共同维度。本文对生育意愿的研究取自于生育数量的维度,即研究个体的理想子女数。

对于个体理想子女数,国内学者结合不同时期与相应政策进行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结论。侯佳伟等人(2014)运用了横断历史元法考察了1980~2011年间的生育意愿纵向变化,得出我国育龄人群理想子女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理想子女数从20世纪80年代的2.13下降为21世纪初的1.67。2012~2015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得出,在政策调整下,国内育龄人群的平均理想子女数有所回升,从2012年的1.85增长至2015年的2.00。李冰(2020)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得出国内育龄人群的平均理想子女数1.93,意愿生育二孩及以上的人数占比为80.34%,表明“全面二孩”政策后,二孩意愿有显著提升,但平均生育意愿仍保持稳定。全面放开三孩伊始,国内学者转而向三孩生育意愿进行研究。宋磊(2021)披露的统计结果显示,从济南抽样得到的366户家庭中,有三孩生育意愿的仅有6.3%。

2.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关于个体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丰富,而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分析样本中得到的结论具有多样性。

在政策方面,Aassve(2008)在研究了欧洲2008年前的各国人口出生率变化时,发现政府干预政策与社会福利是影响生育意愿的最关键因素。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效果尤为显现。但近年来许多国内学者在研究我国计划生育后的政策与生育率变化时认为,政策促进生育的作用在逐步减弱,即使生育政策在短时间可以提高生育率,然而长期效应却不容乐观,所以生育政策并非当前影响生育意愿的主导因素。

在经济方面,包括家庭收入、房价、养育成本等经济因素对生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这得到大多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可。例如,从宏观上看,美国教授Adsera(2005)认为国家、地区经济波动导致的家庭收入不稳定、失业率飙升等问题,是各国生育率下降的直接原因。从微观上看,王记文(2018)研究发现个人收入与生育意愿呈现出两边高、中间低的U型关系而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在个人因素方面,学者们对性别、职业、婚姻与健康状况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比较一致。例如就性别而言,祝宏辉与陈贵红(2017)发现女性所负担的生育成本会比男性更多,即女性既是内务的主要承担着,又是生育养育的主角,所以女性的生育意愿普遍低于男性。最主要的争端在于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就年龄而言,祝宏辉与陈贵红认为生育二孩的风险、成本会因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所以生育意愿也将随之递减。而Iacovou和Skew(2010)研究证实了妇女在30岁之前,随着年龄增长预期子女数呈上升趋势,而30岁之后预期子女数呈下降趋势。赵婧扬(2016)认为,目前越来越多高龄人群,特别是即将退休的人群二孩的意愿更高,并且他们会将高生育意愿灌输给自己的子女。就教育程度而言,刘惠萍(2016)研究发现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二孩生育意愿要高,这可能是由于教育水平一定程度与收入、社会地位挂钩。而Kumar(2016)等人研究认为,高学历的妇女会更谨慎与独立,并且由于教育程度越高代表着职场地位越高,这会增加生育的成本与负担,所以其生育意愿也就越低。

对其他因素包括户口、家庭规模、社会与医疗保障等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也比较一致。例如就户口而言,侯佳伟等人发现计划生育时期城市人群理想子女数数基本保持在1.55,而农村人口理想子女数从1980年的2.18降至2000年的1.82,且农村与城市人群的理想子女数趋同。张晓青等人(2016)也得出,“单独二孩”政策与“全面二孩”政策下城乡生育意愿已经不存在较大差异。就家庭规模而言,牛亚东等人(2015)研究发现规模较大的家庭会减少养育子女的成本和压力,所以这类家庭意愿生育数量也更高。

3.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

根据现有文献发现,在对个体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Logistic回归是学者们经常使用的方法。随着调查研究的多样化与统计模型的创新,国内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212712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关注原创力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