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一语文第三周(教师版).pdfVIP

高一语文第三周(教师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韵周拾”——高一语文第三周

一、初窥门径

(一)红豆

因王维诗歌而成为表相思的意象,红豆又被称为相思子。

王维《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二)比翼鸟

传说中的一种鸟,即可指恩爱夫妻,也可表达相思之情。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刘宰《石翁姆》:比翼鸟,连理枝。年多物化徒尔为,长生殿里知不知。

(三)灵犀

灵犀,古代传说犀牛角有白纹,感应灵敏,所以称犀牛角为“灵犀”,比喻心领神会,感情共鸣,在

诗歌中也常用来隐晦地表达相思之情。

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陈造《再次韵》:花神怜客心,密密灵犀通。

二、登堂入室

【诗歌五读——读标题】

在做诗歌鉴赏题时,读题目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步,因为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

诗的内容。

那么如何读题目呢?

1.根据题目大致猜测诗歌题材。例如:《征人怨》、《关山月》应该是边塞军旅题材。

2.根据题目猜测诗歌创作缘由。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根据标题显示的情感类词语,明确诗歌情感基调。例如:《悯农》《春怨》。

小结:读标题时关注标题中暗示写作对象、内容、时间、事件、地点、季节的词语以及具有明显

情感倾向的词语。

三、熟能生巧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临牖”而思,上承“暮坐”,下领抒发怀友之情的三联。就全诗所抒之情来看,“思”是全诗

之眼。

B.“稍沾阶下苔”一句,既写出了傍晩霜露之重,又巧妙地写出了诗人生活清静简朴,少与人游。

C.绿琴上已生尘埃,说明已经很久不弹琴,意在表明诗人对尘世生活心灰意冷。

D.全诗先写微风惊醒自己,继写微风动竹坠露,终写望微风拂去琴上的尘埃。微风是结构全诗的线

(2)本诗颔联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案】(1)C

(2)①微风吹来,虚掩之门发出轻微的声响,竹叶摇动,簌簌作响。诗人借助以动衬静的

手法,描绘出一幅幽静的画面。②门动声和竹叶摇动声,实为风使然,但诗人却想象

成是友人推门而入,穿林而过。这种误想,实是心中思友的自然反应。诗人运用想象

的手法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答虚实结合也可)

【解析】(1)“意在表明诗人对尘世生活心灰意冷”理解有误。诗人意在说明朋友许久不来了,表

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盼望朋友前来的心情。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的意思是:微风吹开院门又吹动了竹

丛,让人怀疑是旧日的朋友到来。“开门复动竹”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微风吹开

院门又吹动竹丛,惊动了诗人,写出了环境的寂静。“疑是故人来”是诗人的幻觉,

这里是想象,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写出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盼望故人来到。

通过读本首诗的题目,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①“竹窗闻风”交代了写作缘起

②“寄”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的人)

③暗示了情感基调(思念及由思念而生的其它情愫)以及题材类别(怀人诗)

文档评论(0)

180****927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