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医理论基础概述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医疗实践的精华结晶。它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这套独特的医学体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它已有数千年历史,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应用。作者:
中医学的历史渊源1上古时期传说中有神农尝百草、黄帝内经问世。这一时期奠定了中医基础。2秦汉时期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系统总结临床经验。中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3唐宋时期医学教育制度化,专科医学发展。《本草纲目》等医药巨著问世。4近现代中医与西医相互交流,理论不断创新发展。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相结合。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阴阳概念阴阳是宇宙万物相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它们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中。阴阳特性阴阳对立统一,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相互转化。这是宇宙运动的基本规律。中医阴阳观中医通过阴阳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变化。阴阳平衡代表健康,失衡则致病。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人体结构的阴阳属性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这指导了临床诊断和治疗。脏腑的阴阳属性五脏属阴,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为阴,胆胃大小肠膀胱三焦为阳。病证的阴阳分类寒为阴证,热为阳证。实为阳证,虚为阴证。辨别阴阳是诊断关键。治疗的阴阳原则阴虚补阴,阳虚补阳。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治疗目标是恢复阴阳平衡。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五行学说木代表生长、舒展。性格刚直,升发向上。与肝胆相应,主疏泄条达。1火代表温热、明亮。性质炎上,具温煦作用。与心小肠相应,主血脉。2土代表化生、承载。性质厚重,具生化运化功能。与脾胃相应,主运化。3金代表收敛、肃杀。性质坚固,具清肃下降作用。与肺大肠相应,主肃降。4水代表寒冷、滋润。性质向下流动。与肾膀胱相应,主藏精。5
五行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解释了脏腑间的促进关系。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解释了脏腑间的制约关系。病理变化病理上可出现相乘、相侮现象。某脏腑病变可影响其他脏腑功能。临床应用指导脏腑辨证和治疗。如肝病可治脾,心病可治肾,遵循五行规律。
精气学说概述精的概念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种形式。精的来源先天之精由父母遗传。后天之精由水谷精微化生而来。二者相互资生。精的功能推动生长发育,维持生殖功能。促进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精气关系精是气的物质基础。气是精的运动形式。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藏象学说:概念与重要性1藏象定义藏指内部脏腑组织,象指外在生理功能表现。藏象学说研究脏腑功能活动规律。2理论特点整体观念,形神统一。注重功能而非解剖结构。强调脏腑间的相互联系。3分类体系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每个脏腑有特定功能与表现。4临床意义指导辨证论治,分析病因病机。通过外在表现推断内部脏腑状况。
五脏的生理功能脏器主要功能外在表现心主血脉,藏神明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华于面肝主疏泄,藏血其华在爪,开窍于目,主筋脾主运化,统血其华在唇,开窍于口,主肌肉肺主气,司呼吸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主皮毛肾藏精,主水其华在发,开窍于耳,主骨
六腑的生理功能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其主要功能是消化运化水谷,吸收精微,排泄糟粕。六腑通降为顺,以通为用。各腑与对应五脏相表里,共同维持人体生理功能。
奇恒之腑:脑和女子胞脑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脑主思维、意识和感觉活动。脑髓由肾精所化,与肾有密切关系。女子胞女子胞指子宫。主月经、胎孕和分娩功能。与肝、肾关系密切。肾主生殖,肝主疏泄,二者共同调节女子胞功能。髓髓包括骨髓、脊髓和脑髓。由肾精所化,充养骨腔和脑脊。肾精充足,则髓海充盈,脑功能正常。
脏腑关系及其临床意义1整体协调五脏六腑相互协调,维持生命活动2表里关系心小肠,肺大肠,脾胃,肝胆,肾膀胱3脏与脏关系如心肾相交,肝脾关系4腑与腑关系如胃与大肠传导关系5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相互影响
气血津液:基本概念1气推动和温煦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2血滋养和濡润作用,是物质基础3津液滋润和营养作用,调节水液代谢气血津液是人体重要的基础物质。它们共同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相互资生转化。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津液平衡是健康的关键所在。
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推动作用气推动血液运行,促进津液输布。气机升降出入,维持脏腑功能活动。气虚则气机不畅。温煦作用气温暖全身脏腑组织。维持正常体温和生理活动。阳气不足则畏寒肢冷。防御作用卫气位于肌表,抵御外邪侵袭。保护机体免受病邪侵害。卫气虚则易感外邪。气化作用促进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津液。维持代谢和水液平衡。气化失常则水湿停滞。
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血的生成源于水谷精微,依赖脾胃运化和肺气输布1血的运行依赖心气推动和肝的疏泄2血的储藏肝藏血,脾统血3血的功能滋养全身,濡润脏腑组织4血是人体重要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