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SC00标杆车安全带类型及位置测量分析报告
PAGE
-PAGE5-
密级:
编号:
SC00标杆车安全带类型及位置测量分析报告
项目名称:SC00系列乘用车设计开发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1年04月
目录
TOC\o1-1\h\z\u1 概述 1
2 相关标准 1
3 安全带固定点位置分析 1
4 标杆车安全带分析 2
5 结论 5
SC00标杆车安全带类型及位置测量分析报告
PAGE1
SC00标杆车安全带类型及位置测量分析报告
概述
为了确保汽车在行驶时驾驶员及乘员的安全,汽车需配备安全带,安全带类型及固定点位置需要满足相关的法规。
结合相关法规,针对SC00安全带类型及固定位置进行分析,为整车开发提供设计参考。
相关标准
GB/T3730.2-1996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
GB/T19234-2003乘用车尺寸代码
GB14167-2006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GB14166-2003安全带总成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安全带固定点位置分析
下有效固定点位置
M1类车辆的前排座椅
M1类车辆的a1(非带扣侧)应在30°~80°范围内,a2(带扣侧)应在45°~80°范围内。前排座椅所有可正常移动的位置,角度要求同上。在所有正常乘坐位置,a1和a2中至少有一个是恒定值
对M1类车时(如固定点在座椅上),其值应为60°±10°。
M1类车辆后排座椅辆,所有后排座椅的a1和a2应在30°~80°范围内;如果后排座椅是可调的,则在所有正常移动位置,上述要求均有效。
上有效固定点位置
如果因采用织带导向件或类似装置而影响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位置时,应根据织带纵向中心线通过J1点时固定点的位置的情况来确定有效固定点位置。从R点开始,用下述3条线段确定J1点:
RZ:从R点向上沿躯干线截取长530mm的线段;
ZX:从Z点沿垂直于汽车纵向中心面的直线,向固定点方向截取长120mm的线段;
XJ1:从X点沿垂直于RZ和ZX确定的平面的直线,向前截取长60mm的线段。
J2点与J1点相对于过躯干线的纵向铅垂平面对称,该躯干线为安放在座椅上的人体模型的躯干线。当用双开门为前后座椅提供通道,且上固定点在B柱上时,固定点系统应不妨碍乘员上下车。
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应位于垂直于座椅纵向中心面并与躯干线成65°角的FN平面下方。对于后排座椅,此夹角可减小至60°。FN平面与躯干线相交于D点,此时须保证DR=315mm+1.8S,但当S≤200mm时,DR=675mm。安全带上有效固定点应在垂直于座椅纵向中心面并与躯干线成120°角且相交于B点的FK平面后方,此时须保证BR=260mm+S。但当S≥280mm时,所示制造商可选用BR=260mmq+0.8S。
S值不得小于140mm。
图1安全带有效固定点校核
标杆车安全带分析
标杆车安全带类型
标杆车前后安全带均为三点式安全带,满足法规的要求。
标杆车安全带固定点位置分析
标杆车前排座椅安全带安装固定点位置校核,如图2
图2
如图2所示,上部红色区域为上固定点允许区域,下部红色区域为带扣侧固定点允许区域,黑色和红色区域的总和为非带扣侧允许区域,
图3
如图3所示,安全带下固定点到座椅中心面之间的距离均大于120mm,且两固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350mm。S的值为272mm,满足法规大于140mm的要求。
很显然,标杆车前排座椅安全带安装固定点满足法规要求。
标杆车后排座椅安全带安装固定点位置校核,如图4
图4
如图4所示,上部红色区域为安全带上固定点允许区域,下部红色区域为安全带下固定点允许区域。
、
图5
如图5所示,安全带下固定点到座椅中心面之间的距离均大于120mm,且两固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350mm。S的值为274mm,满足法规大于140mm的要求。
标杆车后排座椅安全带上安装固定点不满足法规要求,下固定点满足法规要求。
结论
综上所述,标杆车安全带下安装固定点和前排上安装固定点布置位置均满足法规要求,后排上固定点不满足法规要求,原因可能为确定后R点时,存在测量误差,后R点偏高导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ZBZ-标杆车A柱盲角分析报告_20110426_外审.doc
- ZBZ-标杆车车辆识别代码分析报告(冻结)_20110518.doc
- ZBZ-标杆车车辆识别代码分析报告_20110402_外审.doc
- ZBZ-标杆车车辆拖车钩型式及位置分析报告(冻结)_20110518.doc
- ZBZ-标杆车车辆拖车钩型式及位置分析报告_20110402_外审.doc
- ZBZ-标杆车车内、外凸出物分析-20110330_外审.doc
- ZBZ-标杆车车内、外凸出物分析报告(冻结)_20110518.doc
- ZBZ-标杆车号牌安装位置分析报告_20110402_外审.doc
- ZBZ-标杆车后备箱备胎取装方便性分析报告_20110429_外审.doc
- ZBZ-标杆车后排座椅乘坐空间分析报告_20110420_外审.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