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型的组合应用
摘要:从课程标准到教学设计,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个棘手的问题。可将“任务群”概念塔松模型、语文阅读教学模型、阅读教学设计模板依次组合,用以支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整个流程。本文以《我与地坛(节选)》为例,应用组合模型层层落实课程内容,全面把控教学内容,从而得到一份可行的阅读教学设计。
关键词:“任务群”概念塔松模型;语文阅读教学模型;阅读教学
设计模板;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2017年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2019年秋统编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实施。新课标、新教材从诞生之日起,就从顶层解绑了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对“纲”“本”的依赖。然而,面对教学自主权,许多教师却茫然不知所措。或踟蹰在“纲”“本”之间,或迷失于“单元”“专题”之谓,从课标、教材到教学设计,望“洋”兴叹、力有不逮。语文教育界却从不乏大力者,“上下于天”,“变化风雨”。今有荣维东提出“任务群”概念塔松模型,张心科创出语文阅读教学模型,王荣生抛出阅读教学设计模板。将三个模型组合应用,当可定其心、筑其基。
一、具化课程内容——“任务群”概念塔松模型
荣维东“任务群”概念塔松模型的三个“树冠”分别是“任务群课程模块”“任务群教材单元”“任务群教学实践”,指明以“语文学习任务群”概念击穿课程、教材、教学三个不同层面[1]。自上而下统领,自下而上支撑,可将其作为“语文课程内容”骤变为“语文教学内容”问题的一个“缓降器”[2]。
“任务群课程模块”划定出任务边界,避免了师生的心力在非学科的内容里无限度地蔓延,以保证教学能够时刻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新课标在必修课程中安排7个学习任务群共8学分,其中“文学阅读与写作”独占2.5学分。“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尝试写作”“撰写评论”等任务,旨在提高学生在文学欣赏、审美鉴赏和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能力素养。为此,新教材必修上下两册中依次安排诗歌2个单元,散文、剧本、小说各1个单元的优秀文学作品集,以充实“任务群课程模块”的内容。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遥指“任务群教学实践”中的动能系统,在与“任务群教材单元”这一大的知识体整合后,课程内容进一步具化。
《我与地坛(节选)》被编排在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该单元也是“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唯一的散文单元,另有4篇写景抒情的佳作,其中《故都的秋》《赤壁赋》两篇同为教读课文,《荷塘月色》《登泰山记》两篇为自读课文。该单元人文主题为“自然情怀”,单元目标和单元学习任务照应语文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按课标要求共分配9个课时,写作次数应不少于2次。其中《我与地坛(节选)》可独占2课时,结合课文要点和具体学情,从单元目标可析出更为具体的课时目标:1.听读课文,体会作者与地坛命运交织的复杂情感。2.圈点勾画,获取作者对自然、生死的感悟。3.透视今昔,感受作者对母亲的追思及痛悔之情。4.关联贯通,从他人到自我、从文本到生活全面思考课文主旨。从而转进到单篇阅读的“任务群教学实践”层面,可据此创设学习情境,发布学习任务。
二、固化教学内容——语文阅读教学模型
张心科基于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间既相吸又相斥、既吁求又征服的关系,创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和文言文8种不同的文体、语体类型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型。其中,散文阅读教学模型涉及“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励志”三种不同类型的散文,这三种散文的教学过程均可采用“欣赏性阅读”“反思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三级模式,由“线”及“面”再到“体”,步步拓展思维层级[3]。然而,从散文阅读教学模型“这一类”到《我与地坛(节选)》“这一篇”,却无法直接套用,需要对模型进行适配化改造。《我与地坛(节选)》中既有“写景状物”又有“写人叙事”,其对生命的哲思也透射出“抒情励志”,竟以一文囊括各类散文的诸多要素。单单“昔日之我”与“今日之我”的双重视角已不足用,“生”与“死”的不止追逐浸透文本内外,波及他人与自我,指向自然与人生。
(一)欣赏·听读·析句
欣赏性学习任务先让学生由景入情,再使学生体察作者由情赋景的路径,一进一出间,作者从现实世界开凿的一方意象世界的全过程活现眼前。
1.学习任务一:共听共读,伴随叙事的展开、景物的再现,逐步深入“我”构建的精神世界
教师领读课文第一段,学生分组认领朗读任务,组内继续从整句处断开分派到人,每个学生朗读百字左右,整个环节费时半堂课。听读是阅读的一个重要形式,是迥异于视觉的另一个阅读感官通道,在高中语文“听说读写思”的能力训练中却处于弱势地位。将近半堂课的时间,师生共读共听,相互砥砺朗读技巧。给予所有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朗读机会的同时,增进学生的参与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学习任务二:说出最让人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