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石壕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VIP

第24课《石壕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4唐诗三首;

石壕吏

—杜甫;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唐朝曾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经济繁荣的时代,那么你们知道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什么吗?(安史之乱)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写的叙事诗——《石壕吏》,思考诗人想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

精读课文

课堂小结

教材课后习题;

1.了解与诗人有关的文学常识,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

2.赏析诗中名句,体会诗人心怀劳苦人民的情怀。

3.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

作者知识小卡片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因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与李白合称“李杜”;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

率兵围攻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

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

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今属

陕西渭南),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石壕吏》是杜甫投宿石壕村,对所遇吏卒深夜捉人一事的实录。;

通读全文

石壕吏·杜甫

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疏通诗意

越过;翻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投宿逃跑;

疏通诗意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多么;

疏通诗意

防守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

走上前去说话捎信回来最近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停止,还在吃奶的孙子

结束

译文: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我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捎

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生命已经结束!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

疏通诗意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

离开完整的衣服请你们允许我

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译文: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但是连一件

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无法出来见人。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你连夜归营,赶快去投向河阳的兵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饭。;

疏通诗意

消失,停止前行的道路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夜深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译文: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

的哭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老翁告别。;

分析讨论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为

什么不用“征兵”“招兵”而用“捉人”?;

分析讨论

2.怎样理解“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一句?

这两句极其概括、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两个“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差役张牙舞爪、

凶神恶煞,老妇苦苦哀求、逆来顺受的形象,为下文写老妇的诉说营造出悲愤的气氛。;

分析讨论

3.老妇“致词”是围绕“苦”字来写的,她苦在何处?

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诗人没有明说是谁在哭泣,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哭

泣的或许是老翁,又或许是寡媳,旧伤添新痛,隐忍苟活;哭泣的也可能是“我”,“我”为这一家人的惨状而心酸、悲愤,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国家处于动荡不安而伤感、

担忧。;

分析讨论

5.“独与老翁别”的“独”字暗示了什么?

“独”字暗示了老妇已被带走,老翁已回到家中。仅一个“独”

字,凄苦、悲愤尽在不言中。;

分析讨论

6.全诗的三个“夜”字,有何深刻含义?

第一个“夜”字(“右市夜捉人”)麦明羊役深知壮丁难抓,选择深;

分析讨论

7.杜甫面对一家人的苦难,没有出来义正词严地阻止,是

否是个冷漠无情之人?

不是。这反映了诗人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向阳暖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