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9期(总第831期)科学咨询人才培养
基于澜湄区域文化共生关系下
建设区域性传统医药人才中心的路径研究
左媛媛
(云南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由于澜湄区域具有相似的生存环境和气候特征,该区域存在相似的疾病谱和药物使用需求,同时
面临的公共卫生危机也具有一致性。该流域的各国人民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因病相连”、利益相关、命运与共
的紧密关系。本研究以文化共生为基础,旨在培养“澜湄意识”,推动区域内传统医药人才的联合培养,积极构建
线上、线下的多媒体、多渠道课程共享与人才服务数字化应用平台,并努力畅通国际人才流动与项目合作交流机
制,实现传统医药人才资源的区域共享,以建设区域性的传统医药人才中心为目标,通过人才优势推动澜湄区域
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产业的发展,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个区域性的成功范例。
关键词:澜湄区域;文化共生;传统医药;人才培养
2016年3月,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富汗北部)发现了大量产于西汉蜀地的蜀布和邛杖。这
在中国海南召开,会议发表了《三亚宣言》,明确提出些货品很可能是通过身毒(今印度)转运到西域。在张
“澜湄合作”旨在“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骞的凿空之旅、南方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还未开
命运共同体,树立以合作共赢为特征的新型国际关系通之前,处于澜沧江流域的我国西南边疆人民,就已在
[1]
典范”。正是基于澜湄六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云贵高原的原始森林和瘴气湿地中,开辟了一条通向南
缘相通,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会议才提出了“澜湄国家亚次大陆及中南半岛的“蜀身毒道”,将我国西南边疆
[2]
命运共同体”的建议。区域六国的澜湄合作构想,扎根与印度及中南半岛上的古文明紧密相连。
于传统友谊之中,也扎根于传统文化、传统医药文化的澜沧江—湄公河区域是中南半岛流域文明的重要
共生关系之中。发源地,也是亚洲非常重要的国际河流,更是一条各
本研究从这种传统医药文化的共生性入手,从统国各民族传统医药文化交流、交汇、交融的大通道。
一的澜湄流域传统文化圈入手,可以为区域内传统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澜湄流域各民族从通商、通药到
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传统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塑造、区通医、通婚,交往甚广、交流甚深,长期的人文交往、交
域性的人类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新的研究流,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民俗、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治
[3]
思路和发展路径。国理念等逐渐渗入到澜湄区域各个国家。
一、澜湄区域传统医药文化共生关系的源历史上,由于我国较早地形成了基本的中医理论
流及内涵体系,该体系发展完善、系统性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
早在西汉时期,历经艰险回到大汉的张骞,在向中医作为区域内的优势医学被广泛地传播到各国,也
汉武帝陈述西域的经历时,就曾提到他在大夏国(今阿深刻地影响了周边国家传统医药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
际运用。同时,各国的传统医学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地
基金项目:2022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丰富着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促进了各国传统医药的
(编号:YB2022063);2021年云南省首批省级新文科研发展。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作为民族健康文化的
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编号;2024年云南中医一种地域形态,传统医药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处处
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