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读”领风骚:阅读要注意“六个结合”
摘要:引导学生阅读,是教育的根本职责。科学有效的引导需要注意“六个结合”:“主食阅读”与“副食阅读”相结合;“整本书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相结合;“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相结合;“有用之书”和“无用之书”相结合;“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相结合;“悦读”和“啃读”相结合。
教育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是学生成长的基石,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引导学生阅读,是教育的根本职责。对学生来说,阅读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智力体操,能使孩子的头脑逐渐变得灵活敏捷,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心智的全面成长。
受应试教育和功利思想影响,当前中小学生阅读的质与量都严重不足。钱理群先生曾感慨:“我们现在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家都不读书,老师不读书,学生也不读书;或者说,老师只读教学参考书,学生只读和影视有关的书,学校里完全没有自由阅读的空间和时间。……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長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中小学教育是干什么的?也是三条:一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三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做到这三条,学生就会一辈子读书,受益无穷。”笔者对此非常认同。
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有风干的知识,精确地训练,冰冷的分数,还必须有高质量的阅读,让学生在书香浸润中成长。学生也只有在书香中成长,才能摆脱低层次需求的局限,才能实现精神拔节与丰盈。但是怎样才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呢?为此,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主食阅读”与“副食阅读”相结合
读书就像吃饭,要注意“营养均衡”。山珍海味、鸡鸭鱼肉、五谷杂粮等,都要尝一尝。教师和家长除去要引导学生阅读那些有价值的好书外,也要注意学生阅读的营养均衡。郝明义先生曾把读书分为四类,即主食阅读、美食阅读、蔬果阅读和甜食阅读。只吃主食,容易营养不良,而且永远也成不了美食家;只吃副食和零食,精神上会永远长不大,一不小心会培养成“超级婴儿”。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接触不同类型的图书。即使学生对某一种类型的图书有严重的喜好倾向,教师和家长在引导时也要带着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图书类型,读的类型多了,未来对学生阅读理解、写作等一定大有裨益,而且随着学生阅读类型的增多,学生才能知道自己在某些时间段喜欢什么样的阅读方向。
二、“整本书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相结合
“读整本的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本书阅读的益处大家也都清楚。但当下有一种潮流即为了突出整本书阅读的重要,盲目批判碎片化阅读。笔者非常不认同这种观点。整本书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引导学生把整本书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相结合更好。碎片化阅读提倡学生把碎小的时间利用起来,在增加时间利用率的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不少益处,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阅读变得更加轻松愉悦,何乐而不为呢?欧阳修讲读书“三上”:马上、枕上和厕上,“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些碎小的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我们中国人推崇的儒家经典《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引导中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断片化的《论语》阅读,每天研读几则,谁能说这种阅读就没有益处呢?当然,碎片化阅读一般只能充当餐后的“小食”,解馋时的“零嘴儿”,而真正需要静下心来的思考式阅读才是我们的“主食”。
三、“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相结合
时代在变,文字的载体也在变。从前的文字刻在石头、骨头上,记在木简、竹简上,后来的文字则写在绢上或纸上。现如今,文字已越来越多地被记录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阅读载体的变化导致了人们阅读习惯的转变,我们看待阅读的态度也应与时俱进。数字化图书检索的便捷和携带的方便,都是纸质书所无法比拟的。我们没有必要把学生的阅读只是固定在纸质书上。只要内容合适,阅读电子书也大有裨益!当然,我们既不能让学生一头扎入故纸堆,也不能让孩子只是盯着手机或电脑阅读没啥内涵的搞笑段子和网络小说。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时需要注意: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相结合,合理分配时间,做到不“偏食”。
四、“有用之书”和“无用之书”相结合
读书不能太功利,很多时候,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些书的阅读,也许一时半会儿不会有结果,短时间看来“无用”,但它对个人视野的开阔、素质的改变、审美品位的提升等,可能都有无法估量的作用,这是“大用”。很多家长在学生小学阶段过分看重孩子的成绩,不舍得让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去读那些无用之课外“闲书”,认为是浪费时间,他们把学生的阅读局限在“有用之书”教科书的范围内,把学生的思维死死地固定在这个狭窄的框子里。可是,当学生到了中学阶段前进乏力时,如同小苗一般营养不良而缺乏成长力量,家长只会抱怨孩子如何如何,却不知道正是自己忽视“无用之书”之大用,一手造成了孩子的“短命高分”和“智慧营养不良”。苏霍姆林斯基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