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桃花源记
一、学情分析
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具备良好的预习和合作习惯,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1。
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习惯尚未形成,上课合作能力差,发言不活跃。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
(2)准确朗读并流利背诵课文;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常用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3)整体感知,把握课文通过对桃花源“美”与“乐”的分析,领会本文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全文,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参考注释,理解文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
(3)通过对桃花源美景的描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生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准确朗读并流利背诵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2.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美好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四、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在舒缓的音乐中,展现几幅景色唯美的画卷。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些画儿美吗?(学生:美!)教师继续提问:美在哪儿?(学生:景色优美,寓意人们的生活美好。)
2、有一个成语比喻与外界隔绝的幽静美好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这是哪个成语呢?(世外桃源)
导语:是的,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田园诗人陶渊明就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景美人乐,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课文,一起走入桃源胜境。(板书课题) 学生听音乐,看美图,沉浸在美中,并根据老师的提问作感性认识。
走进作者,知人论世: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东晋文学家,世称五柳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封长沙郡公。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因他洁身自好,后人称其“靖节先生”。青年时期,陶渊明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但东晋时代社会黑暗,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二十九岁时,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四十一岁辞归。“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辞官之后直到逝世,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他特别爱菊,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田园居》、《饮酒》、《桃花源诗》等。著有《陶渊明集》。
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 边听讲边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作者生平。
题义简介、知识积累:
1、作品背景:《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
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复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社会理想
2、体裁“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议论或感慨。
《桃花源记》是诗的小序,诗和序的内容是一致的,序又可以看成是对诗的说明。序用客观记叙的方法,有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诗则直接表达作者对桃花源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议论。
《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所以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可以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后来就有人索性将标题写为《桃花源诗并记》,终至于“喧宾夺主”了。 学生边听边记,掌握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题目的由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读音频。要求学生注意字音。
2、矫正字音。
3、视频示范朗读。
4、学生自由朗读。
疏通文意、理解课文:
(一)二人小组,翻译课文。
(二)集体质疑
(三)重点分类区别
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词:
词语古义今义
鲜美鲜嫩美丽味道好
交通交错相通交通运输事业
妻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