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三学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pdf

小学第三学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导论1

(一)研究缘起1

1.古诗词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1

2.群文阅读顺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1

3.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现实问题2

(二)文献综述2

1.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研究2

2.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5

3.关于群文阅读和古诗词教学相结合的研究8

4.已有研究述评9

(三)核心概念界定10

1.古诗词10

2.群文阅读11

3.教学设计11

(四)理论基础12

1.建构主义理论12

2.互文性理论13

3.解释学循环理论14

(五)研究意义14

1.理论意义14

2.实践意义15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15

1.研究思路15

2.研究方法16

一、群文阅读与小学第三学段古诗词教学的适切性19

(一)群文阅读应用于小学第三学段古诗词教学的可行性19

1.群文阅读契合《新课标》精神19

2.群文阅读适应部编版教材的编排20

3.古诗词文体特征支撑群文阅读教学开展24

4.群文阅读符合第三学段学生发展的特点24

(二)群文阅读应用于小学第三学段古诗词教学的必要性25

1.阅读素养的提升举措25

2.思维发展的必然要求26

3.教师提升的学习应对28

4.阅读教学的问题化解28

二、小学第三学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分析31

(一)调查设计31

1.调查对象31

2.调查工具31

(二)调查结果32

1.问卷结果32

2.访谈结果34

(三)小学第三学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问题42

1.议题设计空泛,选择视域狭窄42

2.文本组合松散,阻碍意义联结43

3.共识达成设计具有教师权威倾向43

(四)原因分析44

1.教学设计缺乏范式指导44

2.群文阅读教学认识不足44

3.古诗词知识储备不够45

4.教学观念尚未完全转变45

三、小学第三学段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47

(一)设计原则47

1.主体性47

2.开放性47

3.整合性48

4.探究性48

5.生活化49

(二)设计思路50

1.教学目标设计50

2.教学内容设计53

3.教学过程设计61

4.教学评价设计64

四、小学第三学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示例及分析67

(一)“题材”类教学设计示例67

1.设计思路67

2.教学设计69

(二)“作者”类教学设计示例72

1.设计思路72

2.教学设计74

(三)设计案例分析与反思77

结语79

参考文献81

(一)中文文献81

1.著作类81

2.期刊类81

3.学位论文83

4.其他84

(二)英文文献84

附录85

摘要

小学第三学段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李思陶

指导教师:徐学福

摘要

古诗词是小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的重要学习内容,也历来

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多文本的阅读学习活动,它

强调学生对阅读的积极参与,重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和体验,有利于学生提

高阅读量、拓展阅读面、提升阅读素养。将群文阅读应用于小学古诗词教学,是

对古诗词单篇教学设计的突破,能够改善古诗词单篇教学里学生难以“由读懂一

篇走向读懂一类”的问题,从而帮助教师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阅读素

养的提升,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因此,

本研究综合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旨在基于对

文档评论(0)

营销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账号发布文档部分来源于互联网,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2,文档内容部分来自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