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山东省威海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谏诤之风盛行。春秋时期,诸侯国国君如果违背道义和礼制,贵族和百官就会“以礼义正之”;到战国时期,士人多围绕国家和个人利益的得失进行谏诤。这一变化表明()
A.传统等级秩序趋向解体 B.官僚政治日益完善
C.民本思想受到普遍尊崇 D.家国同构意识增强
【答案】A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贵族和百官还能“以礼义正之”,说明当时还存在一定的等级规范和秩序约束。到战国时期,士人更多围绕国家和个人利益得失进行谏诤,不再单纯以礼义为标准,这反映出传统以礼义为核心的等级秩序受到冲击,趋向解体,A项正确;题干主要说的是谏诤之风的变化,没有提及官僚政治的组织架构、选官制度等方面的完善情况,与官僚政治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民本思想,即没有涉及以民为本、重视百姓利益等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通性,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家与国之间这种同构关系的增强,排除D项。故选A项。
2.汉代统治者注重以孝治国。汉惠帝曾要求各地推举孝悌者,被举者可免除徭役或被授以赏赐。至武帝时期,“孝治”己深入到汉代教育、法律、选官等方方面面。汉代的“孝治”()
A.重塑了汉代社会道德体系 B.确立起尊崇儒术的局面
C.体现了伦理政治化的趋势 D.反映了治国理念的革新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汉代把“孝”与国家治理相连,在教育、法律、选官等多方面推行“孝治”,使其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体现了伦理政治化,C项正确;“孝治”是强化和丰富了汉代社会道德中“孝”的部分,并非重塑整个道德体系,排除A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是确立尊崇儒术局面的关键,“孝治”与之有联系,但不等同,排除B项;中国古代早有重“孝”传统,“孝治”更多是继承发展,算不上全新革新,排除D项。故选C项。
3.据记载,唐高宗曾带领朝廷百官七次就食于洛阳,累计停留长达11年;武则天执政期间,长期移居东都,并“徙关内雍、同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这些做法()
A.旨在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B.体现了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C.是削弱门阀势力的必然选择 D.与经济格局的变动直接相关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南方经济不断发展,江淮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而洛阳相较于长安,在漕运等物资运输方面更具优势,便于获取南方的粮食等物资。唐高宗和武则天的这些做法主要是为了靠近粮食等物资的供应地,以解决朝廷的物资需求问题,与当时经济格局的变动直接相关,D项正确;唐朝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关中地区,且如果单纯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不一定需要皇帝带领百官长期停留洛阳以及大规模迁徙人口,排除A项;材料中说明的是唐朝统治者重视洛阳,没有提及与民族交融相关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中说明的是唐朝统治者重视洛阳,没有显示出这些做法与削弱门阀势力有直接的关联,没有涉及到针对门阀势力采取的措施等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4.与陶渊明、王维等人的田园诗侧重展现个人心性不同,宋代田园诗中的隐逸情趣有所淡化,更多地体现出诗人补察时政、救济民疾的创作宗旨,以及对社会和民生的关怀之情。这表明()
A.崇文政策提升诗人文学素养 B.教化盛行推动士人入世
C.经济发展促进文学的世俗化 D.理学观念影响诗歌创作
【答案】D
【解析】
理学主张“格物致知”“经世致用”,强调个人道德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诗人受此影响,将隐逸情趣转化为对现实的批判与民生的关注,体现了理学对诗歌的渗透,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诗歌内容从“隐逸”转向“时政民生”,而非文学素养的提升,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宋代的新变化在于理学对“入世”内涵的深化,而不是教化的推动,排除B项;田园诗关注“补察时政、救济民疾”属于政治关怀,而非市井生活的世俗化描写,排除C项。故选D项。
5.1876年,中国近代第一份科学普及刊物《格致汇编》正式发刊。创刊之初,它向国人介绍大量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以传播“西国格致之学”。后来,又增加了各种应用工程技术和工艺等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南太湖联盟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十校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强基联盟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浙东三市联考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舟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部分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好教育联盟高三下学期2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重点校联考(含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届北京市大兴区精华教育学院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 2025届北京市怀柔区高三下学期零模(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北京市门头沟区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北京市延庆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含七台河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 2025届东北三省一区(黑吉辽蒙)学海领航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福建省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