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医治疗阳不统阴气不摄血肌衄案
【患者资料】
患者邓某,男,30岁。
01【首诊证候】
202*年4月9日首诊。
主诉:反复四肢皮肤散在出血点5年。
现病史:2008年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双下肢、双上肢前臂皮肤散在红色斑疹,色泽暗红,边界清楚,无破溃。平素四肢皮肤感局部发胀,时有刺痛,每逢春夏之季,仍身着毛衣,自觉恶寒怕冷,四末欠温,神疲乏力,焦虑,喜太息,口干喜热饮,饮后小便频,平素易“上火”,大便稀溏不畅。
既往史:否认既往病史。
过敏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舌淡胖,边有齿痕,质嫩,舌下脉络迂曲,苔白腻,少津,脉沉弦滑,重取无力,双寸脉浮,双尺脉细弱无力。
辅助检查:暂缺。
中医诊断:肌衄。
证候诊断:阳不统阴,气不摄血。
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
02【辨证论治】
治法:温阳扶正,益气摄血。
处方:吴茱萸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
干姜20g、炒吴茱萸10g、茯苓40g、炒白术15g、桂枝30g、苍术15g、川芎10g、佛手15g、益母草炭15g、荆芥炭15g、血余炭15g、炙麻根15g、细辛6g、骨碎补15g、续断30g、杜仲20g、菟丝子15g、淫羊藿15g、焦黄柏9g、砂仁粒1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炙甘草10g、川附片100g(另包,开水先煎4小时)。
10剂。
03【随诊过程】
复诊:
202*年4月23日复诊。
症见:双下肢、双上肢前臂皮肤散在红色斑疹较上周初诊时明显消退,色泽暗红,无破溃。感局部发胀、刺痛减轻。感胸闷气短症状明显好转。诉恶寒怕冷、四末欠温、神疲乏力症状均较前好转。舌质较前红润,白腻苔明显消退。脉沉弦滑,重取无力,双寸脉浮,双尺脉细弱无力。脉象较前无明显改变。
中医诊断:肌衄。
证候诊断:阳不统阴,气不摄血。
治法:升举三阴,温阳扶正,引火归原,益气摄血。
处方:吴茱萸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
干姜20g、吴茱萸10g、茯苓40g、炒白术15g、桂枝30g、佛手15g、炒小茴香10g、益母草炭15g、荆芥炭15g、血余炭15g、乌梅15g、杏仁(打碎)10g、厚朴10g、焦黄柏9g、砂仁粒10g、骨碎补30g、续断30g、杜仲20g、狗脊15g、炙远志15g、益智仁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泽泻15g、炙甘草10g、川附片100g(另包,开水先煎4小时)。
10剂。
三诊:
202*年5月7日三诊。
服用上方后,皮下红色斑疹明显减少,感恶寒怕冷明显好转,饮食好转,纳食增加,嗳气、喜太息均减少。患者精神较前明显好转。舌淡暗,质嫩,舌下脉络迂曲,苔中根部微腻。脉沉细弦,弦象较前明显缓和,双尺脉细弱无力,双寸脉浮。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药已对证,诊治同前,守方服用。
04【按语】
肌衄一证,由于其皮下斑疹片片,故又称“发斑”。发斑一证,清代郑钦安先生已于《医法圆通》一书中指出:“发斑一证,有由外入而致者,有由内出而致者。由外入而致者,由外感一切不正之气,伏于阳明,阳明主肌肉,邪气遏郁,热毒愈旺,忽然发泄,轻则疹痒,重则斑点,或如桃花瓣,或如紫云色,大小块片不等。
其人口臭气粗,壮热饮冷,脉大而实,或周身疼痛,或二便不利者,此为外感,阳证发斑是也……因内伤而致者……以致元阳外越,或现斑点,或现通体紫红,其人懒言嗜卧,不渴不食,精神困倦,或现身热,而斑片累累,色多娇嫩,或含青色者是也。粗工不识,一见斑点,不察此中虚实,照三阳法治之,为害不浅,法亦回阳收纳为主。”
钦安先生之辨证,素以阴阳辨证为其突出特点,临证善辨阴阳,明断寒热,此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也。今患者肌衄一证,正如钦安所言,确为内伤阳虚之发斑无疑,故力主温阳扶正,引火归原,益气摄血为大法。其病程较长,患者有明显因病焦虑态,结合其阳虚为本,四诊合参,尽是水寒土湿木郁之象。故拟方吴茱萸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升举三阴,温阳扶正,引火归原,益气摄血主之。
202*年4月23日复诊,患者服用吴茱萸四逆汤合苓桂术甘汤一周后,肌肤发斑症状明显消退,此为阳气来复,正气渐旺,气能统血,血可归经之佳兆。临证凡遇发斑、发疹、出血等症,切记不可只知血热妄行一端,只晓清热凉血一法,定要分清寒热,明断阴阳。该患者就诊时,细察其发斑色泽,色红显暗,红中夹有青色。色泽晦暗者属阴,色泽鲜明者属阳。中医黄疸一证,即以黄色之色泽鲜明与晦暗,分为阳黄与阴黄。
黄色为五色之一,黄色既可分阴阳,则五色皆可分阴阳,故此红即为阴红而非阳红。结合患者就诊时已春末夏初,气温较热,平人身着单衣薄裤即可,其仍棉裤厚衣方可御寒,如此其仍自觉恶寒怕冷,四末欠温,神疲乏力,尽显一派阳虚阴盛之象。再观其舌淡胖,边有齿痕,质嫩,舌下脉络迂曲,苔白腻、少津。切其脉沉弦滑,重取无力,双寸脉浮,双尺脉细弱无力。阳虚阴盛之证可断无疑,故守方治疗。
202*年5月7日三诊,阳虚不能摄血,证治同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docx
- 咳嗽(感染后咳嗽、慢性咳嗽、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docx
- 胃脘痛(胃炎、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docx
- 泄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docx
- 中医“传道、授业、解惑”之心得体会——跟师三年体悟.docx
- 中医“升降圆运,如环无端—圆运动所思”学习心得.docx
- 中医“升举三阴,复圆求圆,谈吴芋四逆汤”学习心得.docx
- 中医附子议心得体会.docx
- 中医讲座题目:扶阳学术流派对“阴气自半”条文之解读.docx
- 中医讲座题目:五味子补气与收敛功用之区别.docx
- 2025AACR十大热门靶点推荐和解读报告52页.docx
- 财务部管理报表.xlsx
-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1课件第二章恒定电流第7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ppt
-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课件)-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部编版).pptx
- 俄罗斯知识点训练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pptx
- 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课件(统编版).pptx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七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7.2.1.ppt
- 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第3讲圆周运动.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件53Lifeinthefuture.ppt
- 2025-2030衣柜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