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回环式阅读”范式在《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经典常谈》是朱自清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是初中阶段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认真阅读此书,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快速感知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提高文学欣赏与思辨能力,习得阅读方法,获得精神滋养。但因其知识性、学理性比较强,学生阅读时常有畏难情绪。对此,教师可以将“回环式阅读”范式融入《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导读、深读、研读、延读”的过程中,更深入地认识经典,学会阅读,提高素养,丰富自我。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回环式阅读;核心素养培育;初中语文
《经典常谈》是我国著名学者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是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该书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用切实浅明的白话文介绍了我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认真阅读此书,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快速感知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提高文学欣赏与思辨能力,习得阅读方法,获得精神滋养。但因其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学理性,学生阅读时常有畏难情绪,这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习惯、方法和毅力,鼓励其将难啃的书啃起来。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尝试将自己研究多年的“回环式阅读”范式融入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导读、深读、研读、延读”的过程中,更深入地认识经典,学会阅读,提高素养,丰富自我。
所谓“回环式阅读”范式,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语文教材推荐的整本书,在阅读中概括内容、提炼方法、积淀思想,再回归教材探索整本书与教材关系的一种阅读模式[1]。其基本学习过程是“读起来—读进去—读出来—读回去”,可分为“导读”“深读”“研读”“延读”四种课型。将其融入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形成一种高阶读书样态,达到阅读素养逐步深入、螺旋上升的阅读结果。那么,如何在《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用此范式?下面,笔者以“回环式阅读”范式下的四种课型为主线,以其基本学习过程为路径详细阐述。
一、导读课——寻趣点,读起来
之所以要开设导读课,或是因为很多学生不会读,或是因为书太难趣味性不强,或是因为书太厚让学生觉得读不完,或是因为学生本身就不喜欢阅读,等等。当出现这些情况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干预,使学生在初读整本书时便找到兴趣点,从而激励学生将整本书读起来。激趣是导读的重点。那么,如何在《经典常谈》的导读中激趣?笔者结合该书内容,设计了以下几个激趣活动。
【激趣活动一】猜人物
(1)传说他创造了文字,开创了汉字的源头。可是上天却认为他泄露了天机,将人教坏了。所以,传说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请问他是谁?
(2)他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合纵家。他曾因游说秦惠王不成功,贫困潦倒,家人都瞧不起他。他悬梁刺股,发奋苦读,终于成功,佩六国相印。功成名就返家时,父母郊迎三十里,嫂嫂跪地谢罪。请问他是谁?
(3)传说鲁哀公十四年,鲁西有个猎户打死了一只麟。他听说后,跑去看了,不禁泪湿衣襟。他感慨着麟的倒运,也感慨着自己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最后为了教化后人,发愿修《春秋》。请问他是谁?
设计意图:有趣的人物、有趣的时间、有趣的灵魂,往往最能打开学生的求知欲望。设置听故事、猜人物这样富有趣味的活动,能够使学生摒弃原有的偏见,发现《经典常谈》不仅知识丰富,也颇有趣味,从而重拾愉悦阅读之心,进而带着问题兴趣盎然地开启阅读之旅。
【激趣活动二】乐推荐
《经典常谈》全书共写到了十三类经典,并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等经典的内容。朱自清以高度洗练而娴熟的笔法对十三类经典进行了准确又不失生动的介绍,使得全书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结合平时的所学所思,你能用有趣的故事、生动的语言向同桌推荐一本你最感兴趣的书吗?
设计意图:在活动一以碎片化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逐渐增加难度,要求学生介绍整本书,旨在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向同桌推荐一本你最感兴趣的书”这一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更能引发学生的表现欲,使他们积极阅读、精心整理,从而循序渐进地达成学习目标。
【激趣活动三】绘演变
《经典常谈》在《〈说文解字〉第一》一章中,概括记述了字的发展演变过程。老师根据书中的介绍,绘制了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你还可以绘制哪些思维导图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某一章节的内容?
设计意图:绘制完整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事物的发展演变历程,轻松掌握该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易于激发学生参与理性思考的欲望,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
除了激趣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梳理阅读内容、明确阅读目的等。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序》中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2]可见,阅读《经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