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主题任务式教学设计)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VIP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主题任务式教学设计)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课绘仁心志君子——《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语言构建与运用: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思想内容,背诵课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论语》、孔子及其思想主张,深入理解文中关于好学、君子、仁、诗的作用的关键论述及其内在联系。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仁与礼之间的关系,学习君子的品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提升品德修养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感受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与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与传承意识。

重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深入理解文中关于好学、君子、仁、诗的作用的关键论述及其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把握仁与礼之间的关系,学习君子的品格。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精彩图片,并提问学生)同学们,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我们如何向外国友人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示书法、绘画、功夫、神话故事、手绘书签等图片)

现在我校开展了中外文化交流会,新结识的外国友人对孔子及其思想学说兴趣浓厚。我们要亲手设计一枚手绘书签,作为礼物送给他。请阐述一下你设计书签的构思。

要求:

1.书签上有手绘画孔子肖像;

2.书签上要有能代表孔子核心思想的字;

3.选择《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句做赠言。

新知探究

任务一:画出孔子

1.填写孔子身份证。

姓名:名丘,字仲尼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春秋时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

成就:一生言行《论语》,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被称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公民身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展示三幅孔子的画像)下面的三幅画像,哪个最符合你心中的孔子形象?

预设1:我选择《孔子像》。画作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孔子身着长袍拱手而立的形象,神态沉静肃穆,仿佛若有所思。这幅画还勾勒出了孔子突出的额头,塑造了孔子温文尔雅、博学多才的智者形象。

预设2:我选择《孔子燕居图》。画作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孔子的服饰、面容和神态。画中孔子头着蓝色巾帻,身穿蓝领大袖袍,双手合抱于袖内,目光微微垂视,展现出文质彬彬、从容不迫的形象。不仅生动地再现了孔子在家中的闲适状态,还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君子风范的追求。

3.根据补充资料,绘出你心目中的孔子

父亲:叔梁纥(晋国武将)

“仲尼之状,面如蒙倛qī。”《荀子》)

“生而首上圩yú顶,故因名曰丘云。”(《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吕氏春秋·慎大览》)

“孔子力招(通翘)城门之关。”(《淮南子·主术训》)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苦,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礼记·檀弓上》)

4.天命入仕,官至大司寇青少年

天命入仕,官至大司寇

青少年努力学习,办学收徒

三岁丧父

家境没落

中年适齐,重用被阻

中年适齐,重用被阻

晚年归鲁,

晚年归鲁,

著书教育

后被弃用周游列国历经艰辛

后被弃用

周游列国

历经艰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任务二:确定书签文字内容

1.了解《论语》

《论语》,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1)内容上

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2)体式上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3)背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这550年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合,百家争鸣。

春秋末,周朝礼制日渐崩坏,名存实亡。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道德沦丧,民生凋敝,在生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