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VIP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十二章;

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实践的意识。;

导入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

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

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

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论语》是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

由完成的。现在通行的《论语》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语录体:偏重于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不讲求篇与篇之间或者段与段之间在内容上的必然联系的散文体式。

《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谓之《论语》。;

自省xǐng

如乐何yuè

文质彬彬bin譬pi如

未成一篑kuì

八佾yì;

敏:勤勉。

而①:表并列。而②:表顺承。

就:到。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

已: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相当于“了”。;

这是对“什么是好学”这一问题的一种回答,包括四

个方面。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孔子说能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孔子认为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克制物质享受的欲望,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勉,就是在求学上强调道德实践重于知识。;

吃粗粮冷水弯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饥饿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

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小米,指做公》)

想到官得俸禄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

以…为耻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里仁》立志却穿破衣、吃粗

糙的饭食;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试简要分析“仁”和“礼”“乐”的关系。

①礼、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的仁德。同时,乐是表达人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因此,礼与乐都是仁的外在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

②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的根本。礼讲究谦让敬人,乐需要八音和谐。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就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

伯》)

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孟子·公孙丑上》);

初读文本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