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游园+皂罗袍》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VIP

【高中语文】《游园+皂罗袍》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6

《游园》(皂罗袍)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品析曲词中的意象、修辞和韵律,提升语言感知与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杜丽娘游园时“乐景与”“哀情”的对比,理解作者如何借景物描写展现人物心理变化,并讨论这种写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悟昆曲的音韵美与意境美,提升对古典文学的审美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明代社会文化背景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导入

当我们翻开《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会发现一个奇妙的场景:林黛玉偶然听到《牡丹亭》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唱词,竟‘心动神摇’‘如醉如痴’。这段《游园》的曲词,不仅让黛玉感叹青春虚度,更成为她命运的隐喻。今天,我们就跟随杜丽娘的脚步,走进《游园》,看她如何在深闺禁锢中,借一园春色叩问生命的意义。这段跨越时空的‘游园’,既是黛玉葬花的伏笔,也是汤显祖对封建桎梏的呐喊。

二、知人论人以及文学常识

1、知人论世:汤显祖(1550-1616),明代晚期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书斋名为“玉茗堂”。明代最杰出的戏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誉为“中国戏圣”和“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代表作有传奇《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

《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名“玉茗堂四梦”)

明代汤显祖《牡丹亭》、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清代洪昇《长生殿》、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牡丹亭》共五十五出,本文选自第十出《惊梦》的前半部分。。《牡丹亭》是汤显祖在明代万历(明神宗年号,1563-1620)年间据明人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而成的传奇作品。《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偶尔来到后园游赏时的一段唱词。

2、文学常识

“传奇”指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以别于北杂剧,由宋南戏发展而来,也吸收杂剧的优点。但情节处理更为紧凑,人物刻画更为细腻,脚色分工更为细致,音乐上采用宫调区分曲牌,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盛于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间。昆腔、弋阳腔、青阳腔等剧种,都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著名作品有《浣纱记》、《牡丹亭》、《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等。

了解其组成:

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

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

3、写作背景

明朝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定程朱理学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家从维护封建礼教出发,在“情”“理”关系上,把二者截然对立起来,把“理”说成是“纯善”的,而把“情”看成是“恶”,是人欲,要求以“理”制“情”,直至灭“情”,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明代统治者大力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明时)以家有烈女贞妇为荣,愚民遂有搭台死节之事。女有不愿,家人或诟骂辱之,甚至有鞭打使从者。”《丛杂记》。明朝中期,出现了一股怀疑程朱理学的思潮,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汤显祖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牡丹亭》由此孕育而生。

汤显祖对人的看法,突出地表现为强调情的价值,这种情分为两种:

情真情:人们力图摆脱封建专制主义控制,对理想爱情、幸福生活和清平政治的追求。

恶情:人们对不正当的情欲,诸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贪恋。

《还魂记》(即牡丹亭还魂记)《紫钗记》这两部传奇写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主要是歌颂真情。

《南柯记》《邯郸记》这两部传奇写士人仕途生涯、宦海沉浮,主要是批判恶情。

《牡丹亭》

剧情介绍:宋朝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美貌多姿,才华出众,受封建礼教束缚,从小生长闺中,深居简出。一天丽娘背着父母和塾师,与丫环到后花园去游春。美丽的风光,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色,激发起她对青春易逝的惋惜和对爱情的向往。游倦的丽娘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一个英俊的少年男子柳梦梅相遇,两人互相爱悦,许多花仙齐来作媒……但好景不长,母亲将丽娘唤醒后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她以后少去游园。丽娘虽然应允,但心中仍在追恋梦境,并对梦中所爱之人日夜思念,怅然感伤,日久成疾,病入膏盲。杜丽娘临终时自画肖像一幅,题曰:“他年得傍蟾宫客,不是梅边是柳边。”死后,家人将她葬在梅花庵。三年后,一个名叫柳梦梅的青年赴京赶考路过南安,他因风雨所阻借宿于梅花庵。柳生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产生爱慕之情,遂与其魂魄相恋。在柳梦梅与杜丽娘的魂灵接触中得知真情,遂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并同赴临安。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