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孟郊《游子吟》古诗全文赏析
一、古诗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古诗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天阳光般广博的母爱?
三、古诗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7.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8.报得:报答。
9.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四、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唐代著名诗人。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
五、创作背景
《游子吟》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经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六、全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七、艺术特色
1.白描手法:诗中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只是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如实地描绘出生活中的场景,却能生动地传达出深沉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纯用白描,将母亲为游子缝衣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2.比兴手法:“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运用比兴,以“寸草心”比喻子女的孝心,“三春晖”比喻母爱的深厚,形象地表达了子女对母爱的感恩以及难以报答的无奈。
3.情感真挚:整首诗情感发自肺腑,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将母子之间的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八、内容主旨
这首诗的主旨是歌颂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同时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感恩与敬爱之情。通过描述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这一细节,展现出母爱的细腻与深沉,进而引发诗人对母爱的感慨,强调子女对母爱的报答是难以企及的,深化了感恩母爱的主题。
九、白话文演绎
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有一间简陋的屋子。屋子里面,一位头发有些花白的老母亲正坐在窗前,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弱光线,手里拿着针线,认真地缝补着一件衣服。这件衣服是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
儿子在外面漂泊多年,此次又要离开家乡去远方闯荡。母亲心里满是担忧和不舍。她手中的针在布上飞快地穿梭着,每一针都缝得那么细密,仿佛这样就能把自己对儿子的牵挂和关爱都缝进衣服里。她一边缝着,一边时不时地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望向远方,眼神里充满了忧虑,心里想着儿子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一路上会不会遇到什么危险,会不会挨饿受冻。
儿子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母亲,心中满是感动。他深知母亲的艰辛和不易,这么多年来,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如今自己又要离开,让母亲独自在家,他的心里满是愧疚。
终于,衣服缝好了,母亲把衣服递给儿子,千叮咛万嘱咐他要照顾好自己。儿子接过衣服,紧紧地抱在怀里,看着母亲那满是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