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急诊科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医学查房课件.pptxVIP

2025 急诊科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医学查房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01前言02病例介绍03护理评估04护理诊断05护理目标与措施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7健康教育:从“院内”到“院外”的“无缝衔接”08总结目录

2025急诊科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医学查房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急诊科的走廊里,望着墙上“时间就是大脑”的红色标语,我总想起去年冬天那个凌晨——72岁的张大爷被120推进来,右侧肢体完全不能动,口角歪斜,说话含混不清。从他老伴颤抖的叙述里,我们知道他是在睡前起夜时突然发病的,而从发病到抵达医院,只用了45分钟。那天,我们团队用了28分钟完成评估、CT排除出血、启动溶栓,最终张大爷的肌力在24小时内恢复到3级。这个案例像一颗钉子,深深钉在我对急性脑卒中救治的认知里——急性脑卒中不是慢性病,而是与时间赛跑的“大脑急救”。

2025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指南(2025版)》中明确指出:“缩短DNT(从门到溶栓)时间至45分钟以内,是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的核心策略。”作为急诊科护士,我们既是这条“绿色通道”的“守门人”,也是“加速器”。今天的查房,我们以一例典型病例为线索,复盘从患者入院到转出的全流程护理,探讨如何让“绿色通道”更高效、更有温度。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先给大家讲今天的主角——李阿姨,65岁,退休教师。2025年3月15日10:20,她被女儿搀扶着冲进急诊大厅,主诉“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2小时”。女儿说,李阿姨今早8点晨练时突然觉得左手拿不稳水杯,接着左腿发沉,说话像“含着棉花”,但无头痛、呕吐,无意识丧失。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160/100mmHg),规律服用氨氯地平,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2型糖尿病史3年,二甲双胍控制,空腹血糖6-7mmol/L;否认冠心病、房颤史。

我们的接诊时间是10:22,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

?10:23:快速评估(FAST+RACE评分):Face(面部不对称+)、Arm(左上肢无法平举+)、Speech(言语含糊+)、Time(发病2小时+);RACE评分4分(中高危)。

病例介绍?10:24:测生命体征:BP155/95mmHg(比平时稍高),P88次/分,R18次/分,SpO?98%(未吸氧),随机血糖7.8mmol/L(未达高血糖阈值)。A?10:25:简易神经功能评分(mNIHSS):左侧面部无力(1分)、左上肢肌力0级(4分)、左下肢肌力2级(2分)、言语理解障碍(2分),总分9分(中度缺损)。B?10:26:通知CT室“绿色通道”,护士推平车陪同,10:30抵达CT室,10:32完成头颅CT(未见高密度影,排除出血)。C

病例介绍?10:35:返回抢救室,神经科会诊医师到场,结合病史、症状、CT结果,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前循环,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发病时间窗(4.5小时)内,无溶栓禁忌(近期无手术、出血史,血小板150×10?/L,INR1.0),决定静脉溶栓(rt-PA0.9mg/kg,首剂10%静推,剩余90%静滴1小时)。

?10:40:签署溶栓知情同意书,10:42开始溶栓(DNT时间20分钟,达到2025版指南目标)。

整个过程像一场精密的“时间接力”:分诊护士的快速识别、转运护士的“零等待”护送、CT技师的“即到即扫”、医生的“床旁评估”……每一秒的节省,都是在和“脑死亡”抢时间。

病例介绍李阿姨溶栓后30分钟(11:12),左上肢肌力恢复至2级,左下肢肌力3级,言语清晰度明显改善;2小时后(12:42)复查mNIHSS评分降至3分(仅左侧面部轻度无力)。目前患者已转入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继续观察,我们的护理工作才刚刚开始。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护理评估是制定计划的“地基”。针对李阿姨的情况,我们从“时间-症状-风险”三维度展开:

时间相关评估核心是“发病时间窗”和“治疗时间节点”。李阿姨发病2小时入院,溶栓开始于4.5小时时间窗内,这是预后的关键。但需注意:溶栓后24小时内是出血转化、脑水肿的高危期,需动态评估。

症状动态评估1.神经功能:除了初始mNIHSS评分,溶栓后每15分钟评估1次(前2小时),之后每30分钟评估1次(2-6小时),观察肌力、言语、意识是否改善或恶化(如突然出现意识模糊,需警惕颅内出血)。

2.生命体征:重点监测血压(目标:溶栓后24小时内收缩压≤180mmHg,舒张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