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前言:为什么要重视肝性脑病护理?演讲人
04/护理诊断:问题背后的“因果链”03/护理评估:从“蛛丝马迹”到“全面画像”02/病例介绍:他为什么突然“变糊涂”了?01/前言:为什么要重视肝性脑病护理?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守住“最后一道防线”05/护理目标与措施:降氨护脑的“组合拳”08/总结:护理是“人”的事业07/健康教育:从“医院”到“家庭”的“接力”目录
2025肝性脑病护理与降氨课件
(点击PPT首页,背景是医院病房的晨光,护士站的工作笔记上写着“肝性脑病护理要点”,配一张患者清醒后与家属握手的照片。我站在讲台前,整理着手中的病例资料,目光扫过台下穿着护士服的同行们。)
“各位老师、同事,上午好。今天站在这里分享‘肝性脑病护理与降氨’的经验,是因为过去三年里,我在消化内科值了127个夜班,见过32例肝性脑病患者从昏迷到清醒的过程。记得有位65岁的张大爷,第一次发病时家属哭着说‘他昨晚还在院子里浇花’,可等送到医院时已经认不出女儿了——这就是肝性脑病的‘隐匿性’和‘危险性’。今天,我们就从一例真实病例出发,聊聊如何用护理手段为患者‘降氨护脑’。”
01前言:为什么要重视肝性脑病护理?
前言:为什么要重视肝性脑病护理?(切换PPT,显示“全球肝硬化患者中,40%-70%会发生肝性脑病;我国肝硬化住院患者中,肝性脑病占比18.6%,死亡率高达35%”的数据。)
“肝性脑病不是单纯的‘脑子问题’,而是肝功能严重受损后,毒性物质(尤其是血氨)无法被代谢,反流入脑引发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它的诱因可能是一顿高蛋白的红烧肉,可能是一次便秘,甚至可能是一次普通的感染——这些看似‘小事’,却能成为压垮肝功能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我们护理的核心目标,就是‘阻断氨生成-促进氨代谢-保护脑功能’。”
(停顿,翻到下一页PPT,是一张护士为患者测量血氨的工作照。)
前言:为什么要重视肝性脑病护理?“作为临床一线护士,我们是最早观察到患者意识变化的人:可能是家属说‘他最近总说胡话’,可能是患者计算100-7时卡壳,甚至可能是夜间巡视时发现他双手不自主震颤——这些细节,都是早期识别肝性脑病的关键。而‘降氨’不仅是医生的任务,更是护理工作中贯穿始终的主线:从饮食管理到肠道清洁,从用药观察到病情监测,每一步都需要我们‘斤斤计较’。”
02病例介绍:他为什么突然“变糊涂”了?
病例介绍:他为什么突然“变糊涂”了?(切换PPT,显示一份anonymized病例:患者李XX,男,58岁,乙肝肝硬化10年,2天前因“黑便2次”入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入院时意识清楚,血氨56μmol/L(正常18-72);经止血、补液治疗后,第3天家属主诉“患者夜间不睡觉,说‘墙上有虫子’,今晨叫不醒”。查体:昏睡状态,唤醒后答非所问,扑翼样震颤(+),血氨128μmol/L,肝功能:总胆红素89μmol/L,白蛋白28g/L。)
“这个病例很典型:乙肝肝硬化基础,上消化道出血(大量血液蛋白在肠道分解产氨)是诱因,加上止血治疗后血容量恢复,肠道血流增加加速氨吸收——三重因素导致血氨飙升。患者从清醒到昏睡只用了3天,这提示我们:肝性脑病的进展可能比想象中更快,尤其是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必须警惕‘二次打击’。”
病例介绍:他为什么突然“变糊涂”了?(点击病例中的“时间线”动画,从入院到昏迷的时间点逐一标注。)
“我记得李大爷被推进病房时,他女儿攥着我的手说:‘护士,他昨晚还能自己吃饭,怎么突然就不认人了?’这时候我意识到,家属对肝性脑病的认知几乎为零——而这也是我们护理工作中需要填补的‘信息差’:不仅要救患者,还要教会家属‘防未病’。”
03护理评估:从“蛛丝马迹”到“全面画像”
护理评估:从“蛛丝马迹”到“全面画像”(切换PPT,显示护理评估思维导图:病史-身体-辅助检查-心理社会。)
“拿到李大爷的病例后,我们做了四方面评估——
第一,病史评估:找诱因。我问家属:‘最近有没有吃高蛋白食物?’‘大便几天一次?’‘有没有发烧或腹泻?’家属回忆:‘他觉得黑便好了,昨天吃了半只鸽子汤补身体。’‘大便3天没解,说肚子胀。’这就是关键:高蛋白饮食+便秘,双重增加氨生成。
第二,身体评估:抓细节。我们用Glasgow昏迷评分(E3V3M5=11分)量化意识状态,发现他对疼痛刺激有反应但不能遵嘱动作;检查双手时,让他平举双臂,看到手腕快速震颤(扑翼样震颤阳性);触诊腹部有移动性浊音(提示腹水,腹水会稀释药物、影响氨代谢);监测生命体征:心率102次/分(代偿性增快),呼吸22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