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光的色散+暑假预习讲义+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docxVIP

4.5+光的色散+暑假预习讲义+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5光的色散暑假预习讲义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

知识与方法

知识与方法

一、光的色散现象与原理

(一)定义

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光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关键点:

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而单色光无法再分解(如红光、绿光)。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最早通过三棱镜实验证实了色散现象。

(二)实验探究:牛顿三棱镜实验

实验装置:

太阳光通过狭缝射向三棱镜,在白屏上形成彩色光带。

实验现象:

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谱,其中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若在三棱镜后放置另一倒置三棱镜,彩色光带可重新会聚为白光,证明白光是复色光。

(三)色散原理

不同色光的折射差异:

同一介质对不同颜色光的折射能力不同,波长较长的光(如红光)折射角较小,波长较短的光(如紫光)折射角较大。

可见光波长范围:400nm(紫光)~700nm(红光),超出此范围的光为人眼不可见。

二、色光的混合与物体颜色

(一)色光的三原色

红(R)、绿(G)、蓝(B):

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产生所有颜色的光,如:

红光+绿光=黄光

红光+蓝光=品红光

绿光+蓝光=青光

红+绿+蓝=?白光(加色混合)。

应用实例:

彩色电视、手机屏幕通过红、绿、蓝像素点发光混合出丰富色彩。

(二)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

三种颜料混合可产生黑色(减色混合),如:

品红+黄=红色

黄+青=绿色

品红+青=蓝色

品红+黄+青=?黑色。

与色光三原色的区别:

色光混合亮度增加,颜料混合亮度降低。

(三)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不透明物体:

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例如:

红色物体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透明物体:

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例如:

蓝色玻璃只透过蓝光,吸收其他色光;

无色透明物体透过所有色光。

三、看不见的光

(一)红外线(光谱红光外侧)

特性:

热效应显著: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穿透云雾能力强。

应用实例:

遥控器、红外夜视仪、红外测温仪、烤箱加热。

科学史:

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通过温度计在光谱红光外侧发现红外线。

(二)紫外线(光谱紫光外侧)

特性: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荧光效应)。

杀菌消毒(破坏细菌DNA)。

过量照射会伤害皮肤和眼睛(导致皮肤癌、白内障)。

应用实例:

验钞机(利用荧光效应)、医院紫外线消毒灯、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

防护措施:

夏季使用防晒霜、佩戴防紫外线眼镜。

四、自然现象与应用实例

(一)彩虹的形成

原理:

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小水滴,经折射→反射→折射后发生色散,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弧形光谱。

霓(副虹):光线在水滴内反射两次,颜色顺序与彩虹相反(紫到红),亮度较暗。

观察条件:

背对太阳,在雨后或喷泉附近可见彩虹。

(二)其他色散现象

海市蜃楼:

光在不均匀大气中折射导致的虚像,与色散原理不同(色散是折射+反射)。

钻石闪光:

钻石对不同色光的折射差异大,产生强烈色散效应。

五、实验拓展:简易色散实验

(一)实验目的

验证光的色散现象,观察不同色光的偏折差异。

(二)实验器材

浅盘、水、平面镜、白色墙壁。

(三)实验步骤与现象

在浅盘中盛水,斜放平面镜使其下部浸入水中。

让阳光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反射到白色墙壁。

现象:墙壁上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验证色散现象。

六、易错点与误区

色光与颜料三原色的混淆:

错误认知:认为颜料三原色是红、黄、蓝。

正确结论: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

物体颜色的判断:

错误应用:绿色光照在红色物体上,误认为物体呈绿色。

正确方法:红色物体吸收绿光,反射红光(但绿光中无红光),故物体呈黑色。

红外线与紫外线的性质:

错误观点:红外线能杀菌,紫外线用于遥控。

正确结论:红外线热效应显著(遥控),紫外线杀菌(荧光效应)。

七、总结与知识网络

(一)核心公式与原理

色散原理: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折射角不同,导致分离。

光的混合规律:

色光三原色(红、绿、蓝)→加色混合成白光;

颜料三原色(品红、黄、青)→减色混合成黑色。

(二)知识网络

光的色散

(三)历史与文化

中国古代研究: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虹乃雨中日影也”,早于西方解释彩虹成因。

科学发展:

牛顿的色散实验推翻了“白光为纯色光”的传统认知,奠定现代光学基础。

专题练习

专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将一束白光照射到绿玻璃上,透过绿玻璃的光呈现在光屏上时是()

A.白色光 B.绿色光 C.黄色光 D.红色光

2.红外线和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学设计优秀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教育领域的教案,课件,试卷的制作和写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7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