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大运河的简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柳青大运河的简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杨柳青篇

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杨柳青篇

京杭大运河杨柳青段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属于古代永济渠,如今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世界遗产段的一部分。京杭大运河横穿杨柳青镇,历史上曾有“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一说。

元代开凿通惠河,与济州河、会通河相连,恢复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运重启,沿河而居的村落正式形成。明代迁徙移民并安置在杨柳青地区的运河岸边,使杨柳青地区人口巨增。流经本区域的南运河更是漕运的必经之转运地,使得杨柳青镇成为北方重要商贸流通和文化交流集散地,被誉为北国小江南、沽上小扬州。因大运河杨柳青段曾为明清历代皇帝南巡水路要道,又有乾隆御驾亲莅杨柳青的传说,因此运河又被称为“御河”。

图为《古运回望图》杨柳青段采风资料图

在明清两代,杨柳青名闻遐迩,漕运鼎盛,御河两岸千帆竞渡,帆樯蔽日,市井繁华,商贾云集。广东、福建的蔗糖、纸张、木材,江苏、浙江的布匹、茶叶,江南的瓷器、笔墨纸张等,都集中到三岔河口地区,再转运北方各地销售。繁忙的漕运、人口的流动、南北文化的碰撞,使得运河岸边的杨柳青镇经济繁荣,推动了当时文化的发展,运河文化、大院文化、民俗文化等融为一体。杨柳青镇拥有多项中国民间艺术瑰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落石家大院、安家大院,以及曾经“入京赶考”的学子古道文昌阁、普亮宝塔……

杨柳青年画:家家能点染,户户擅丹青

图为杨柳青年画资料图

让杨柳青镇闻名的还有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指的是“杨柳青木版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木版年画制作时首先要用木版雕刻出画面线纹,然后刷上墨印在年画纸上,然后再用彩笔填上色彩,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韵味和独特的中国风味。

元末明初时期,天津杨柳青镇来了一位善于雕刻的民间艺人,这位心灵手巧的艺人过节时会刻一些门神或者灶王爷出卖,逐渐地被镇上的人模仿起来。后来随着运河航运的开通,南方的纸张和水彩传到了镇上,杨柳青木版年画就此诞生。鼎盛时,“家家能点染,户户擅丹青”,300多家年画作坊星罗散布。

作为著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自诞生之日起,便世代在这津门小镇相传。在国家的支持下,2006年,杨柳青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杨柳青年画资料图

除了年画,杨柳青剪纸艺术也十分有名。天津杨柳青民间剪纸早已进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剪纸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使这个古镇更具魅力。杨柳青剪纸艺术从清朝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剪纸的产品有窗花、刺绣花样子、喜花、吊钱等四大类。杨柳青剪纸就如同这座民俗风情强烈的小镇一样,虽然历史并不特别悠久,但特色十分鲜明。

每逢春节到来,杨柳青镇无论大街上的商铺,还是小巷居民,老百姓都喜欢把五颜六色的剪纸贴上门窗,以示庆祝,墙上挂着杨柳青年画,窗户上张贴着杨柳青剪纸成为当地一大特色,而且不仅限于杨柳青镇。随着天津河运、海运的发展,只要是天津人居住的地方,都有这种贴剪纸的风俗。

三百年历史的杨柳青剪纸,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新春佳节,看着家家户户窗前贴着剪纸,全家欢聚一堂,透过窗子,都能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石家大院:运河畔的“华北豪宅”戏楼

图为石家大院资料图

杨柳青镇上有座规模宏大、建筑华美的清末建筑——石家大院,历史上享有“天津第一家”“华北第一宅”之美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清代民宅之一。院内木制结构设计巧妙,装饰豪华,戏楼在民宅建筑中独具特色,花园集中了廊、亭、水榭等建筑形式,别具匠心。

石家大院原为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住宅,始建于1875年,其建筑结构独特,砖木石雕精美。整个大院占地72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整个大院共有四合套式12个院落,所有院落均为正偏布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无论是通体格局、建筑风格、还是艺术装饰,都反映了清末民初的文化遗存和当时的民俗民风。

石家大院进门是一条60米长的甬道,构成大院的中轴线。甬道上立有建筑精美、形态各异的门楼5座,门楼自南向北逐渐升高,寓“步步高升”之意,每道院门都是3级台阶,寓意“连升三级”。甬道两边各有五进院落。东院为内宅,有内账房、候客室、书房、鸳鸯厅、内眷住房等,现在陈列有杨柳青年画、泥塑、木雕、砖雕等天津民俗,也作为杨柳青民俗博物馆之用。西边的院落为接待贵宾的大客厅、暖厅、大戏楼、祠堂等,基本恢复保留原有陈设。与内宅相比,这边的建筑用材与做工更为考究和精细。

图为石家大院资料图

石家大院大戏楼宽敞华丽,可供200人听戏饮宴,是华北民宅中最大的戏楼,其中花灵格扇全部是楠木原色,精雕细刻,极为华贵。

石家大院是具有典型北方风格的四合院,以建筑的精美而闻名于世。石家先祖考察各式宅第,结合宫廷与大户民宅的建筑风格,绘制蓝图,同时礼聘数十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