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VIP

8.3《琵琶行(并序)》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琵琶行并序高中语文2025-08-13REPORTING

01素养目标REPORTING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2.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把握对比、衬托、比喻、通感等表达技巧,学会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析琵琶女的形象,分析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贞元年间中进士,官至左拾遗。白居易在文学上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他一生诗作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

资料链接——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唐代白居易等人倡导的诗歌领域的一次变革。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有三方面要求:第一是用新题,第二是写时事,第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作为衡量的标准。“新乐府”一词是由白居易提出的。概括地说,由汉乐府的“缘事而发”,一变而为曹操等人的“借古题而叙时事”,再变而为杜甫的“因事立题”,这“因事立题”,经元结、顾况等人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时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写作准则,即所谓“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是新乐府运动形成的历史过程。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

“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于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歌行体”为南朝宋时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汉魏乐府,经过充分的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而且自创格调,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代表作是《拟行路难》,共十八首。他的歌行体对后世影响极大,很多诗人都从中受到启发,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并序》、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明代学者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对“歌”“行”及“歌行”作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歌行

题目解说“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曲、吟等源于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行文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其特点是婉转流动、纵横多姿。“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并”有“连”“附”“并且”等含义。“并序”其内容为介绍与诗文密切相关的人、事、物等。

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拥兵自重的藩镇军阀派遣刺客刺杀了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忌恨,终以越职上书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职位。白居易在此前任翰林学士、左拾遗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得罪了很多权贵。这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对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次年,诗人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便创作出这一传世名篇。诗篇一问世,即广为传播,远扬塞外。唐宣宗曾在白居易去世后作悼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REPORTINGCATALOGUE音频

课文探究小序释义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贬官,降职第二年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当时对技艺高超的乐师的称呼委身:托身,这里指嫁人的意思。为:做贾(gǔ)人:商人。叫(人)摆酒。快:畅快。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悯然:忧郁的样子漂泊沦落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宁静安适的样子迁谪(zhé):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为:创作长句:指七言诗。歌:作歌,动词。凡:总共言:字。命:命名,题名。

思考1: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时间明年秋地点人物湓浦口身世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予、客、琵琶女作用①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写作的原因。③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划分层次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琵琶女自诉身世同病相怜感慨多重闻琵琶青衫湿

思考2:诗中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作者几次写到琵琶女的弹奏?各是怎样描写的?明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似醒非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