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内卷”现象画像描述与原因对策分析.docx

青年“内卷”现象画像描述与原因对策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年“内卷”现象画像描述与原因对策分析

摘要:“内卷”是当前社会热议的话题。从“内卷”一词产生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时代语境描绘当下青年群体“内卷”的具体形象。青年群体“内卷”现象的出现主要由经济环境不景气、互联网“内卷至上”、青年“温室”成长环境所引起,这种氛围的出现不仅加剧了个体的焦虑和不安,还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效率的边际递减。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以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基础,可以从引导网络正向、明晰青年需求、强化思想建设、塑造良好四个方面入手。立足当下青年群体内卷现象,对“内卷”的表征、成因进行剖析,通过不同维度帮助其打破“内卷”牢笼,助力青年成长,实现青年自我独有价值。

关键词:互动仪式链;青年;内卷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5)08—0076—06

青年“内卷”作为当代社会热点议题之一,经常出现于青年群体日常表达中。“内卷”一词最早出现于拉丁词汇“Involutum”,被用来形容如蛆之于苍蝇、毛虫之于蝴蝶等此类生物的进化过程。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内卷”是事物向内演变且内部变得越来越精细复杂,但对于外界未产生较大影响[1]。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内卷”一词被美国人类社会学家盖尔茨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并被引入我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化,一些潜在的社会问题也逐步出现,如:青年群体学历“贬值”、就业难等问题影响着青年群体发展。特别是2020年下半年,“边骑车边看电脑”的“清华卷王”等热门词语登上热搜,将“内卷”一词推向了大众视野。该词也顺理成章的作为网络热词被《咬文嚼字》评选为“2020年十大流行语”之一[2]。当时“内卷”指:有限资源下,同行、同事间为了竞争优质资源而进行过度无意义的努力,使得努力“通货膨胀”。在高压的竞争环境中,青年群体不仅追求学业与职业成就,还深受同辈压力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高度竞争和自我施压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效率的边际递减,加剧了个体的焦虑和不安,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价值导向和教育体系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同时,学术界也开始了对青年“内卷”问题的研究,如学者苑津山、幸泰杞,将“内卷”青年分为“主动的内卷参与者”和“被动的内卷参与者”;田牧野认为,当前社会“内卷”现象突出的原因在于“高信息流社会”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既有社会容量下社会密度不断增大,导致个体间职业竞争的“白热化”[3];还有部分学者提出“内卷”与“躺平”具有双面性质,无需夸大其词。综合来看,当下学者们的研究还处于将“内卷”视为文化现象,对于“内卷”一词进行理解分析,更偏向于舆论媒体报道,而对于青年“内卷”的具象特征和解决方式缺少更加学理性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在以往学者对于“内卷”一词的分析基础上,从微观入手将青年群体“内卷”的表象进行具体化分析,并放在当今时代提出其生成原因,运用互动仪式链理论提出对策建议,对青年群体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青年“内卷”的画像描述

语言作为典型的社会现象,与社会价值体系、社会结构深度勾连,在社会生活出现激变、渐变时,语言也会随之产生变化[4]。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核心逻辑,正是通过群体的微观行为,揭开对宏大社会变迁的秘密。而“内卷”一词的出现,也折射出当下中国青年行为特征的现实写照。对于青年“内卷”现象的理解,从“心理特征、行为模式、社会关系”三个维度进行描述,形成当下“内卷”青年的具体画像。

(一)内卷与躺平的矛盾心理交织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在当今时代既要努力抓住“大变局”下的机遇,也不可避免地迎接其带来的挑战与困境。适度的压力对于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可以激发青年努力拼搏的热情,实现青年我价值,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但当青年群体为了争夺社会资源而盲目竞争,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将努力作为形式,忽略了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自我理想目的,那么这样的努力就会“通货膨胀”,“收益努力比”下降,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内卷。当青年群体看到自身“努力”与产出结果相悖时,“丧文化”便在青年群体乃至社会流行开来。

近年来,伴随着“内卷”一词的出现像“蓝瘦香菇”“佛系”“躺平”“摆烂”等与新时代所倡导的奋斗精神格格不入的网络热词也相继登场。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特性,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一方面,劳动是人自觉能动地改造对象的活动;另一方面,劳动又具有受动性,这不仅是指受制约、受限制,更是指人的自我享受,“因为按人的方式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是“生产的乐趣和对产品的享受[5]”。但是当下青年群体面对“内卷”式劳动,出现劳动异化问题,“内卷式”劳动不再是创造美好的法宝,而是成为阻碍青年追求品质生活道路上的绊脚石。于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