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冀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追根溯源》课文知识点归纳
课程定位与核心目标
本节课作为第六单元《传统工艺——蜡染》的开篇课,旨在引导学生建立对蜡染工艺的历史认知与文化认同,理解这项传统技艺中蕴含的人文智慧。核心目标包括三个维度:文化认知层面,需掌握蜡染的历史发展脉络,明确其在我国传统工艺中的重要地位;工艺理解层面,初步了解蜡染的基本材料、工具与核心步骤;审美体验层面,感受蜡染图案的象征意义与地域风格差异,培养对传统手工艺的敬畏之心。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续技法实践奠定理论基础,重点在于理解蜡染以蜡防染、以蓝为美的工艺本质,以及实用与审美共生的文化特征。
蜡染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脉络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灰缬(镂空印花)、夹缬(夹染)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其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据文献记载,当时居住在西南地区的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已掌握基本的蜡染技术,通过蜂蜡防染的方式在织物上形成花纹图案。这一时期的蜡染主要用于服饰装饰,工艺相对简朴,以几何纹样为主。
隋唐时期是蜡染技艺的第一个高峰,此时蜡染技术日趋成熟,不仅在民间广泛流行,还进入宫廷成为御用工艺品。唐代蜡染已发展出单色染与复色染两类技法,图案题材也从简单几何纹扩展到花鸟、人物等复杂题材,体现出盛唐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象。新疆出土的唐代蜡染实物显示,当时的工匠已能熟练控制蜡液渗透度,形成精细的图案效果。
宋代以后,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官方织造业的发展,蜡染在中原地区逐渐衰退,但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完整保留与传承。这一时期的蜡染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明清时期,蜡染技艺在贵州地区臻于鼎盛,《贵州通志》详细记载了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的完整工艺过程,此时的蜡染已广泛应用于服饰、被面、背带等日常生活用品。
1987年,贵州省博物馆考古队在安顺平坝桃花村苗族洞葬遗址发现的明代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古代彩色蜡染实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这套褶裙集蜡染、挑花、刺绣三大工艺于一体,裙身鹭鸟纹样象征着苗族神话中连接天地的灵物,体现了蜡染与民族信仰的深度结合。墓主身旁出土的蜡染刀表明,这位女性可能是位蜡染高手,印证了蜡染技艺在苗族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蜡染的工艺原理与核心技艺
蜡染工艺的核心原理是利用蜡的防染性,通过绘蜡-染色-脱蜡的流程在织物上形成蓝白相间的图案。其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制作染料、点蜡绘图、反复染色、沸水脱蜡四个主要步骤,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古人的实践智慧。
染料制作以天然植物蓝靛为核心原料,取自板蓝根的叶子经浸泡、压实、打靛后,与白酒搅拌发酵一周形成蓝靛泥。经验丰富的手艺人能通过品尝染料判断发酵程度,这种传统方法既保证了染色效果,又体现了生态环保的理念。蓝靛染料属于还原染料,需在碱性环境中才能显色,苗族工匠常用草木灰水调节染缸酸碱度,这一智慧至今仍在沿用。
点蜡是蜡染工艺最具技术性的环节,指用铜制蜡刀蘸取熔化的蜂蜡在布料上绘制图案的防染步骤,其质量直接决定最终成品的纹样效果。点蜡工具主要为铜刀,由专门匠人制作,刀片组合形式因地域需求分为单刀或七刀套组。贵州织金的蜡刀制作最为精细,红铜、黄铜、紫铜等不同材质的选择会影响传热性和使用手感,讲究的手艺人多偏爱铜制蜡刀。
点蜡过程需精准控制蜡温与渗透度,确保蜡液浸透织物纤维。苗族、布依族女性自幼通过植物浆液模拟蜡液,用笋壳替代布料练习基础技法,逐步掌握从简单纹样到复杂构图的绘制能力。不同地区发展出各具特色的点蜡方法:丹寨匠人多将布铺在膝盖上点蜡,适合大幅粗犷纹样;黄平匠人则将布用蜡滴粘在木板上精细绘制;黔西匠人习惯在平整桌面制作小型精致图案。
染色环节需将勾好图案的布均匀浸泡在染缸内,这个步骤要重复10到15次才能形成浓郁的蓝色。每次染色后需晾晒氧化,使靛蓝在织物上充分显色。蜡层在染色过程中会自然龟裂形成独特的冰纹,这种随机产生的纹理被视为蜡染的灵魂,增添了作品的自然意趣。最后通过沸水脱蜡,被蜡覆盖的部位还原为白色,蓝白分明的图案正式呈现。
蜡染的文化内涵与象征体系
蜡染图案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视觉载体,每个纹样都蕴含着特定的文化意义和生活智慧。苗族蜡染中的鹭鸟纹是典型的精神图腾,象征着连接天地的灵物,可以将人间的讯息传递到祖先那里,体现了苗族独特的鸟文化信仰。这种将自然生物神化的表现方式,反映了少数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几何纹样是蜡染中最常见的题材,包括菱形、圆形、折线等基本元素的组合变化。其中螺旋纹象征生命的循环,回形纹代表迁徙路线的记忆,万字纹寓意吉祥永恒。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功能,更承载着民族历史、迁徙历程和文化记忆,成为穿在身上的史诗。贵州丹寨的大幅蜡染被面,往往通过连续纹样讲述苗族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4单元第2课《用动画讲故事》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冀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 第4单元第3课《创意新灵感》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冀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 第5单元第1课《山水画中的人与自然》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冀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 第5单元第2课《水墨中的山石树木》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冀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 第5单元第3课《寻找生活中的诗情画意》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冀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 第6单元第1课《追根溯源》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冀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 冀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创意新灵感》课文知识点归纳.docx
- 冀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山水画中的人与自然》课文知识点归纳.docx
- 冀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水墨中的山石树木》课文知识点归纳.docx
- 冀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寻找生活中的诗情画意》课文知识点归纳.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