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1
《水经注》序(节选)+《四时用药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崇朝(chóng)窥天(kuī) 屏营(píng) 渊冲(chōng)
精薄(bó) 肤寸(fū) 罕能(hǎn) 裁不宣意(cái)
记载(zǎi) 阙旁通(quē) 仿佛(fú) 周而不备(bèi)
滋润(rùn) 及其(jí) 游方(yóu) 寡能(guǎ)
【答案】D。
【解析】A项“屏营”应读“bīng”;B项“精薄”应读“báo”;C项“仿佛”应读“fó”,“阙旁通”应读“quē”。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浮天载地 各言其志 寻图访赜 周而不备
精薄肤寸 罕能备其 涉土游方 简而不周
万物所润 仿佛前闻 达者难测 裁不宣义
气微于北 深屏营也 鸿深难尽 宣导者矣
【答案】A。
【解析】B项“罕能备其”应为“罕能备其宣导”;C项“裁不宣义”应为“裁不宣意”;D项“深屏营也”应为“深怀屏营”。
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气微于北方(微弱) 万物无所不润(滋润)
及其气流届石(到,至) 昔《大禹记》著山海(著作)
而涉土游方者,寡能达其津照(少) 纵仿佛前闻(即使)
所谓各言其志,而罕能备其宣导者矣(少)今寻图访赜者(探求)
【答案】B。
【解析】“著”在这里是“记载”的意思。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他对《水经注》的研究深入透彻,讲解起来真是水经注般详尽,让人受.益.匪.浅.。
这位中医对《四时用药例》了如指掌,在用药时能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季节和病人情况开出合适的药方。
这部关于地理的纪录片,对各地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等介绍得周.而.不.备.,让观众大开眼界。
小明在学习上总是浅尝辄止,对知识的理解浮光掠影,无法达到罕.能.备.其.的程度。
【答案】A。
【解析】B项“因地制宜”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此处应用“因时制宜”;C项“周而不备”意思是虽然全但不周全,与语境不符;D项“罕能备其”不是成语,且不符合语境。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水经》者,述江河之大经也。
春者,天之发陈也。
稻者,田之主粮也。
昔《大禹记》著山海。
【答案】D。
【解析】A、B、C三项都是判断句,D项是陈述句。
下列关于《水经注》及作者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他是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
《水经注》是在《水经》的基础上补充和注解而成,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总志。
郦道元为撰写《水经注》,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引书多达437种。
《水经注》不仅在地理学上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居有一定地位,其文字绚烂优美,描绘山水风景生动传神。
【答案】B。
【解析】《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但不是最早的地理总志。
下列关于《四时用药例》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四时用药例》出自《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所著。
文章主要讲述了药材的种植和采集方法。
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四季节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用药的时节性特点。
提出了无论何时都应使用苦寒之药来调养身体的观点。
【答案】C。
【解析】A项《四时用药例》出自《千金要方》;B项文章主要讲的是四季用药原则及预防疾病的方法;D项不同季节用药不同,并非都用苦寒之药。
二、阅读题。
《序》曰:《易》称天以一生水,故气微于北方而为物之先也。《玄中记》曰: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不至,万物无不润。及其气流届石,精薄肤寸,不崇朝而泽合灵宇者,神莫与并矣。是以达者不能测其渊冲而尽其鸿深也。昔《大禹记》着山海,周而不备;《地理志》其所录,简而不周;《尚书》《本纪》与《职方》俱略;都赋所述,裁不宣意;《水经》虽粗缀津绪,又阙旁通,所谓「各言其志」,而罕能备其宣导者矣。今寻图访迹者,极聆州域之说,而涉土游方者,寡能达其建照,纵仿佛前闻,不能不犹深屏营也。
余少无寻山之趣,长违问津之性,识绝深经,道沦要博,进无访一知二之机,退无观隅三反之慧。独学无闻,古人伤其孤陋,捐丧辞书,达士嗟其面墙。默室求深,闭舟问远,故亦难矣。然毫管窥天,历筩时昭,饮河酌海,从性斯毕。窃以多暇,空倾岁月,辄述《水经》,布广前文。《大传》曰:「大川相间,小川相属,东归于海。」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访渎搜渠,缉而缀之。经有缪误者,考以附正。文所不载,非《经》水常源者,不在记注之限。
但绵古芒昧,华戎代袭,郭邑空倾,川流戕改,殊名异目,世乃不同,川渠隐显,书图自负,或乱流而摄诡号,或直绝而生通称,枉渚交奇,洄湍决澓,躔络枝烦,条贯系伙。十二经通,尚或难言,轻流细溠,固难辩究,正可自献径见之心,备陈舆徒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