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T/CMEEEAXXX—2025
开关柜内部绝缘缺陷伴生特征气体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开关柜内部绝缘缺陷伴生特征气体检测的检测原理、检测项目、检测仪器设备、检测环境条件、检测步骤、安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开关柜内部绝缘缺陷伴生特征气体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开关柜switchgear
以金属或其他绝缘材料制成封闭外壳,内部装有开关、控制、保护、测量及母线等成套电器元件,用于电力系统中接受和分配电能,并对线路及设备实行控制、保护、监测的成套装置。
3.2
绝缘缺陷伴生特征气体characteristicgasesassociatedwithinsulationdefects
开关柜内部固体绝缘材料因局部放电、过热或电弧作用分解产生的,与缺陷类型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的痕量气体。
4检测原理
4.1概述
开关柜绝缘缺陷气体检测技术基于局部放电(PD)和局部过热引发的空气分解及固体绝缘材料劣化的化学机理。
4.2核心原理
4.2.1故障气体生成机制
在电场作用下,开关柜内氮气(N2)、氧气(O2)、氢气(H2)、氧元素(O)发生电离,生成臭氧(O3)、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等特征气体。反应路径如下:
O2→2O?→O3
N2+O?→NO→NO2
有机绝缘材料碳化释放CO。
4.2.2气体缺陷关联模型
通过实验建立缺陷类型与气体组分的对应关系。
2
T/CMEEEAXXX—2025
5检测项目
5.1特征气体组分及浓度
通过检测测定下列气体浓度:
a)核心气体:CO、NO2、O3;
b)辅助气体:二氧化硫(SO2)、氟化氢(HF)、甲烷(CH4)。
5.2缺陷类型诊断
根据气体浓度组合区分开关柜典型缺陷,缺陷类型见表1。
表1缺陷类型
缺陷类型
CO/NO比值
O浓度
固体金属突出物
1.5~1.7
2~7
绝缘子气隙
2.0~2.2
5~9
绝缘子表面脏污
1.2~1.3
6~8
自由金属微粒
0.5~0.6
7~8
5.3绝缘劣化程度评估
基于产气速率和放电量累积值,结合神经网络模型(BP神经网络)评估绝缘劣化等级。注:放电量累积值Qave=平均单次放电量×重复率。
5.4气体扩散规律验证
通过软件仿真分析开关柜内气流分布,确保检测点(通风口)能有效捕获特征气体。
6检测仪器设备
6.1电化学传感器:检测CO、NO2、O3气体浓度,精度为±5%。
6.2红外传感器:检测SF6分解气体SO2、HF的气体浓度。
6.3温湿度传感器:实时修正气体浓度,湿度精度为±5%RH,温度精度为±2℃。。
6.4数据采集系统。
6.5气体分析仪:在线监测CO、NO、NO2,精度为0.1μL/L。
6.6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精确分析有机物。
6.7局部放电校准系统:脉冲电流法校准缺陷模型,精度为±5%。
6.8模拟缺陷平台:切换表1所示缺陷模型。
7检测环境条件
7.1检测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a)温度:20℃±2℃;
b)湿度:50%RH±5%RH;
c)工频磁场:≤100A/m;
d)射频场强:≤3V/m。
7.2检测前应使用粒径大于0.5μm的滤芯多次过滤粉尘。
T/CMEEEAXXX—2025
3
7.3检测仪外壳应采用镀锌钢板屏蔽。
7.4检测期间应避免强烈振动、强电磁场及腐蚀性气体。
8检测步骤
8.1开机准备
8.1.1清洁开关柜气室,用乙醇擦拭开关柜内壁去除油污。
8.1.2连接温湿度传感器,将开关柜内抽真空,然后充入干燥空气(露点不大于40℃)使湿度达到50%RH。
8.1.3将传感器预热30min,通入标准气体校准零点及量程。
注:标准气体指N2中0.0005%VOLCO。
8.2缺陷模拟与放电校准
8.2.1使用模拟缺陷平台模拟表1所示4种开关柜缺陷。
8.2.2启动检测装置,每15min采集气体样品,同步记录气体浓度。
8.3数据关联分析
8.3.1导入气体浓度时序数据至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输出缺陷类型的概率。
8.3.2结合BP神经网络,输入CO斜率、NO2峰值、Qave,评估劣化等级。
8.3.3对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果验证特征气体。
8.4检测报告生成
8.4.1检测完成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