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鼻脑型毛霉菌病的护理措施
一、前言
鼻脑型毛霉菌病是由毛霉目真菌(如根霉属、毛霉属)感染引起的一种罕见但致命的侵袭性真菌病,主要侵犯鼻、鼻窦、眼眶及颅内组织,好发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免疫抑制(如血液系统肿瘤、器官移植)或严重创伤患者。因其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若未及时干预,死亡率可高达50%-90%。临床实践表明,规范的护理措施不仅能辅助控制感染进展,还能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围绕“鼻脑型毛霉菌病的护理措施”展开,通过系统梳理疾病特征、评估要点及针对性干预策略,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二、疾病概述
鼻脑型毛霉菌病的病原体通过吸入或局部侵入鼻黏膜,在高糖、酸性环境(如糖尿病酮症)或黏膜损伤(如鼻饲、创伤)条件下大量增殖,侵犯血管壁引发血栓及组织坏死。典型病程分为三期:早期表现为鼻塞、流涕(可伴血性分泌物)、面部肿胀或疼痛;进展期出现眼眶受累(眼球突出、复视、视力下降)、硬腭或鼻中隔坏死;晚期因真菌经筛窦或颈内动脉侵入颅内,导致脑膜炎、脑脓肿或颅内出血,患者可出现高热、意识障碍、癫痫甚至脑疝。该病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可见无分隔、宽菌丝)及真菌培养,但因病情进展快,临床常需结合影像学(CT/MRI显示鼻窦软组织影、血管栓塞)及基础病史早期干预。
三、护理评估
在明确疾病特征后,系统的护理评估是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基础。评估需涵盖以下四方面:
1.健康史:重点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尤其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血液系统肿瘤、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史,近期是否有鼻腔手术、外伤或鼻饲管置入史,以及起病时间、初始症状(如鼻塞、头痛)及进展速度。
2.身体状况:局部评估包括鼻腔分泌物性质(血性、脓性)、鼻腔黏膜及硬腭是否有坏死灶(观察是否呈黑色焦痂)、面部及眼眶肿胀范围、眼球活动度及视力变化;全身评估需监测体温(是否持续高热)、意识状态(嗜睡、昏迷)、神经系统体征(颈项强直、病理反射)及生命体征(血压、呼吸频率,警惕颅内压升高)。
3.辅助检查:关注真菌检测结果(组织病理、GM试验)、影像学报告(鼻窦CT是否显示骨质破坏、颅内是否有梗死灶)、实验室指标(血糖、血气分析、炎症因子如CRP、PCT)及凝血功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评估血栓风险)。
4.心理社会状态:因病情危重、治疗周期长(需数月抗真菌治疗)且可能遗留视力丧失、面部畸形等后遗症,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甚至抑郁情绪,需评估其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系统(家属对疾病认知、照护能力)。
四、护理诊断
基于评估结果,鼻脑型毛霉菌病患者常见护理诊断如下:
感染扩散的风险:与免疫功能低下、鼻腔坏死组织未彻底清除、抗真菌治疗依从性差有关;
急性疼痛:与鼻腔/鼻窦黏膜炎症、颅内压升高或神经受累相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因吞咽疼痛(硬腭坏死)、食欲下降或意识障碍导致摄入不足;
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脑疝、脓毒症休克;
焦虑/恐惧:与疾病预后差、治疗创伤(如清创手术)及经济负担有关。
五、护理目标
针对上述诊断,护理目标需具体、可量化且与患者个体情况匹配:
1.72小时内控制局部感染进展(表现为鼻腔分泌物减少、坏死灶无扩大);
2.3天内疼痛评分(NRS)由≥7分降至≤3分;
3.1周内营养摄入达到基础代谢需求的80%(通过计算每日热卡摄入评估);
4.住院期间未发生颅内出血、脑疝等严重并发症,或早期识别并发症(如意识恶化、瞳孔不等大)并及时干预;
5.患者及家属焦虑情绪缓解(SAS评分下降≥20%),能配合治疗护理。
六、核心护理措施
围绕护理目标,需从感染控制、症状管理、并发症预防及心理支持等多维度实施干预:
6.1感染控制护理
毛霉菌易在坏死组织中繁殖,控制感染需结合局部清创与系统抗真菌治疗。护理要点包括:
局部创面管理:协助医生进行鼻腔/鼻窦清创术,术后用0.9%氯化钠联合两性霉素B溶液(5-10mg/L)冲洗创面(每日2-3次),操作时严格无菌,避免交叉感染;观察创面渗出物颜色、气味及坏死组织脱落情况,若出现新鲜出血或恶臭分泌物,及时报告医生。
抗真菌药物护理:鼻脑型毛霉菌病首选两性霉素B脂质体(3-5mg/kg/d),需缓慢静脉滴注(6-8小时),用药前30分钟予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预防寒战、高热;监测肾功能(血肌酐、尿量)及电解质(血钾、血镁),每2-3天复查,若肌酐升高≥50%需调整剂量;伏立康唑等三唑类药物需关注肝功能(ALT、AST)及视觉异常(如视物模糊)。
基础疾病管理: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目标6-8mmol/L),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每2小时监测指尖血糖;免疫抑制患者需与医生协商调整激素/免疫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会计年终工作述职报告7篇.docx VIP
- 法语语法总结ppt课件.pdf VIP
- 6《除法》单元整体设计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 .pdf VIP
- 小学生竞选大队干部演讲稿优秀.pptx VIP
- FSSC22000V6.0体系文件清单.docx VIP
- 情绪觉察水平量表.pdf VIP
- 20210916-IBM商业价值研究院-人工智能:应对AI数据困境:恰当的数据集成方法、治理和工具.pdf VIP
- DBJ50-T-185-2019_增强型改性发泡水泥保温板建筑保温系统应用技术标准.docx VIP
- SOP-QR-141MSA测量系统分析作业办法.doc VIP
- 几种常见医院感染.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