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南
硬膜外引流管作为神经外科、骨科或疼痛科临床治疗中的重要辅助工具,主要用于术后硬膜外腔积血、积液或感染灶的引流,以降低局部压力、促进组织修复并预防并发症。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需贯穿置管前评估、置管期监测、日常维护及拔管后管理全流程,涉及多环节细节把控。以下从护理实践的关键环节展开具体说明。
一、置管前护理准备
置管前需完成系统评估与针对性干预,以降低操作风险并提高患者依从性。首先是患者基础状况评估:需详细查阅病历,重点关注凝血功能(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若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50×10?/L、INR>1.5)或正在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需提前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推迟置管。同时评估穿刺部位皮肤状态,若存在感染、破损、皮疹或局部肿胀,需优先处理原发病灶,待皮肤条件改善后再行置管。此外,需了解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基础疾病,此类患者感染风险较高,需在护理中加强预防措施。
心理护理是置管前的重要环节。多数患者对硬膜外置管存在陌生感与恐惧感,需通过一对一沟通详细解释置管目的(如引流积血、降低硬膜外压力、促进伤口愈合)、操作流程(局部麻醉、穿刺定位、置管固定)及可能的不适(如穿刺时短暂酸胀感),强调引流管对康复的关键作用,缓解其焦虑情绪。对老年患者或理解能力受限者,可结合图文资料或视频演示,确保信息有效传递。
环境与物品准备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操作应在清洁治疗室或经过消毒的病房进行,操作前30分钟停止清扫,减少人员流动。需准备的物品包括:无菌硬膜外引流套装(含引流管、引流袋、穿刺针)、2%利多卡因注射液、碘伏消毒液、无菌棉签、无菌纱布、透明敷贴、胶布、弯盘、治疗碗、一次性手套、无菌手套、生理盐水(用于冲洗管道)、血压计、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所有物品需检查有效期及包装完整性,引流管需确认通畅性(挤压引流管观察是否有阻力)。
二、置管后即刻护理
置管完成后,需立即进行多维度评估与初始处理。首先确认引流管位置是否正确: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或超声)明确引流管尖端是否位于目标硬膜外间隙,避免误入蛛网膜下腔或血管。若为术后置管,可结合手术记录核对置管深度(通常成人硬膜外间隙深度为3-5cm,具体需根据患者体型调整)。
固定引流管时需兼顾稳固性与舒适性。使用无菌透明敷贴(如3MTegaderm)以穿刺点为中心粘贴,敷贴边缘需超出穿刺点周围5cm以上,确保密闭性。若敷贴粘性不足或患者出汗较多,可辅以蝶形胶布交叉固定,避免引流管沿纵轴滑动。固定时注意避免过度牵拉,保持引流管自然下垂,防止因张力过大导致脱管或穿刺点撕裂。同时,在引流管距穿刺点5-10cm处标记刻度(如用记号笔标注“10cm”),便于后续观察是否有移位。
引流装置的密闭性检查是预防感染与逆行污染的关键。需确认引流袋与引流管接口紧密连接(可轻拉接口处无松动),引流袋底部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将引流袋悬挂于低于穿刺点10-20cm的位置(具体高度需根据医嘱调整),避免因位置过高导致引流液反流。若使用负压引流装置(如中心负压或便携式负压球),需调节负压至适宜范围(通常为-5至-15cmH?O),避免负压过大导致组织损伤或过小影响引流效果。
引流量与性状的初始记录需精确。术后24小时内每小时观察1次,稳定后每4小时观察1次,记录时需区分血性液、血清样液或脓性液。正常情况下,术后早期引流量较多(24小时内约50-100ml),颜色为淡红色或暗红色;若引流量突然增加(如每小时>20ml)且颜色鲜红,需警惕活动性出血;若引流量持续少于10ml/24h且引流液澄清,需考虑引流管堵塞或位置偏移。同时观察引流液是否浑浊、有絮状物或异味,若存在需立即留取标本送检(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提示感染可能。
三、日常维护与监测
体位管理需根据引流目的动态调整。若以引流积血/积液为主要目的,可采取平卧位或低半卧位(床头抬高15-30°),使硬膜外间隙处于低位,促进引流;若合并颅内压增高,需遵医嘱调整体位(如平卧位),避免因体位改变导致颅内压波动。患者翻身时,需由护理人员协助,一手固定引流管近端(靠近穿刺点处),另一手扶持患者肩部与髋部同步转动,避免引流管因牵拉移位。躁动患者需使用约束带(上肢约束于床栏,松紧以能容纳1-2指为宜),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如地西泮),防止自行拔管。
穿刺点护理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重点关注是否有红肿(直径>2cm为异常)、渗液(血性、脓性或清亮液体)、渗血(敷料可见新鲜血液浸润)及压痛。若敷贴潮湿、污染或卷边,需及时更换。更换步骤为:戴无菌手套,用镊子自外向内揭除旧敷贴(避免牵拉引流管),观察穿刺点情况;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WST 554-2017 学生餐营养指南.pdf VIP
- 致用英语(第三版)听力教程1教学课件Unit 7-PPT课件.pptx VIP
- 烽火岁月中的木刻 课件 2025浙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ppt
- 13G311-1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图集.pdf VIP
- 小学数学六年级《找规律》数学活动课PPT课件.ppt VIP
- 【历史】七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点汇总+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docx VIP
- 高标准农田跟踪审计、工程中间计量、变更价格调整及竣工结算审核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
- 保安管理与风险控制培训课件.pptx VIP
-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pdf
- FANUC机器人的码垛堆积功能(二)示教编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