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治疗知情同意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伏贴治疗知情同意书

一、治疗基本信息

三伏贴疗法是基于中医“冬病夏治”“天人相应”理论的外治疗法,通过在一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将辛温逐痰、通经走络的中药(如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等)研磨成粉,以姜汁等调和成膏状,贴敷于特定穴位,借助自然阳气与药物温通之力,激发经络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冬季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疾病的目的。

本疗法需在初伏、中伏、末伏各贴敷1次(部分患者需增加“加强伏”贴敷),每次贴敷间隔约10天,连续3年为一个疗程(具体疗程需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贴敷穴位由医师根据患者体质、疾病类型及当前症状辨证选取,常用穴位包括肺俞、脾俞、肾俞、大椎、膻中、关元等。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

(一)适应症

本疗法适用于中医辨证属寒证、虚证的慢性疾病及体质偏颇人群,具体包括: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小儿易感冒、肺炎后体质虚弱)等。

2.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慢性肠炎(非活动期)、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现为畏寒、遇冷腹泻或腹痛)、肠易激综合征(寒凝气滞型)等。

3.骨关节与软组织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型,表现为关节冷痛、遇寒加重)、骨关节炎(膝关节冷痛、活动不利)、颈椎病(风寒阻络型,颈项僵硬怕冷)、肩周炎(寒凝肩痛)、腰背肌筋膜炎(局部畏寒疼痛)等。

4.妇科疾病: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缓解)、慢性盆腔炎(寒湿瘀滞型,下腹冷痛、带下清稀)、产后身痛(产后受寒致关节肌肉冷痛)等。

5.其他:阳虚体质调理(表现为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易腹泻)、免疫力低下(易感冒、自汗、易疲劳)等。

(二)禁忌症

以下情况禁止或谨慎使用本疗法:

1.绝对禁忌:

(1)贴敷部位皮肤存在破损、感染、湿疹、疱疹等未愈者;

(2)对贴敷药物成分(如白芥子、细辛、生姜等)过敏或既往贴敷后出现严重皮肤反应(如大疱、溃烂、剧烈瘙痒)者;

(3)孕妇(尤其腰腹部、腰骶部及腹部穴位禁止贴敷);

(4)急性炎症期患者(如肺炎急性期、急性胃肠炎、痛风急性发作等);

(5)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出血急性期)、肝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晚期等全身状况极差者;

(6)精神疾病患者无法配合治疗或表达不适者。

2.相对禁忌(需医师评估后决定是否适用):

(1)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8.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易出现皮肤愈合不良);

(2)瘢痕体质者(贴敷后可能形成明显瘢痕);

(3)2岁以下婴幼儿(皮肤娇嫩,贴敷易损伤);

(4)发热(体温>37.5℃)或处于感冒急性期(伴咳嗽、咽痛、黄痰等热象)者;

(5)凝血功能障碍者(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贴敷后皮肤破损可能出血不止)。

三、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一)治疗前准备

1.医师将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评估患者体质、疾病状态及是否符合贴敷适应症,排除禁忌症。患者需如实告知病史(如过敏史、手术史、当前用药)、近期健康状况(如是否发热、皮肤异常)及既往贴敷反应(如曾起水疱或瘙痒)。

2.贴敷当日建议穿着宽松、深色衣物(避免药物污染),贴敷前清洁贴敷部位皮肤(用温水清洗,勿用肥皂或刺激性清洁剂),确保皮肤干燥无油脂。

(二)贴敷操作

1.药物调制: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配方(如儿童剂量酌减,过敏体质者减少辛温药物比例),使用新鲜姜汁(或蜂蜜、醋等调和剂)现用现调,避免药物久置影响疗效。

2.穴位定位:医师通过体表标志(如棘突、肋骨间隙)及手指比量法(如“同身寸”)精准定位穴位,必要时使用经络检测仪辅助确认。

3.贴敷固定:将调制好的药饼(直径约1.5-2cm,厚度约0.3-0.5cm)置于医用胶布或防渗贴中心,对准穴位轻压固定,确保药物与皮肤紧密接触,避免移位或脱落。

(三)贴敷时间

贴敷时长需根据患者年龄、皮肤敏感度及耐受度调整:

-成人:一般2-4小时(体质敏感者可缩短至1-2小时);

-儿童(2-12岁):1-2小时(需家长全程陪同,密切观察);

-老年人(70岁以上):1.5-3小时(皮肤耐受性降低,需谨慎延长)。

若贴敷过程中出现局部灼热、刺痛难以耐受,或全身不适(如头晕、恶心),应立即揭除并告知医师。

(四)贴敷后处理

1.揭除方法:用温水轻敷贴敷部位,待胶布软化后缓慢揭除,避免暴力撕扯损伤皮肤;

2.皮肤观察:揭除后检查局部皮肤反应(如发红、丘疹、水疱),记录反应程度;

3.清洁护理:

文档评论(0)

每一天都很美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加油,继续努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