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皮肤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查房隔离护理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皮肤科病房的走廊里,望着23床门上醒目的“接触隔离”标识,我手里的护理记录单被攥出了褶皱——这是我从业8年以来,接触过最严重的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病例。作为责任护士,我至今记得第一次掀开患者被单时的震撼:原本完整的皮肤像被撕下的墙纸,大片剥脱处渗着淡红色渗液,残存的表皮薄如蝉翼,轻轻触碰就会掀起新的破损。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皮肤科最凶险的急症之一,死亡率高达25%-35%(数据来源:2023年《中国重症药疹诊疗指南》)。其核心病理特征是表皮与真皮间广泛分离,患者皮肤屏障彻底崩溃,如同“剥了壳的鸡蛋”暴露在外界环境中。而隔离护理,正是这场“皮肤保卫战”的第一道防线——它不仅是防止交叉感染的物理屏障,更是阻断病情恶化、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的关键环节。
前言今天的查房,我们将围绕这例TEN患者的隔离护理展开。从病例到评估,从诊断到措施,每一个环节都像在走钢丝——既要精准专业,又要充满温度。因为对这类患者而言,护理的每一次操作、每一句安慰,都可能成为决定生死的砝码。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23床患者是42岁的李女士,因“全身皮疹伴疼痛4天,表皮剥脱1天”于2024年12月10日急诊入院。
追溯病史,患者1周前因“上呼吸道感染”自行服用复方氨酚烷胺片(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服药第3天躯干出现散在红斑,未重视;第4天红斑迅速融合成大片,伴灼痛,面部、四肢出现松弛性水疱;入院前1天,胸背部表皮轻轻一推就剥脱,露出潮红色创面,疼痛剧烈到无法平卧,家属紧急送医。
入院时查体:体温38.9℃,心率12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95/60mmHg;意识清楚,痛苦面容;全身皮肤剥脱面积约45%(按中国九分法估算),以躯干、四肢伸侧为重,Nikolsky征(+)(轻推正常皮肤可致表皮剥脱);双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可见散在糜烂,外阴部表皮部分剥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4.2×10?/L(中性粒细胞89%),C反应蛋白128mg/L,白蛋白28g/L,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病例介绍入院诊断:重症药疹(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物性皮炎(复方氨酚烷胺片可疑致敏)。
“护士,她疼得直撞床头,您快想想办法!”李女士的丈夫红着眼眶拽住我的袖子。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个病例不仅是疾病的挑战,更是对护理团队“隔离-治疗-支持”三位一体能力的全面考验。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面对李女士,我们的评估必须“立体且动态”——既要关注皮肤这道“第一道防线”的破坏程度,也要监测全身各系统的连锁反应,更要捕捉患者心理的细微波动。
身体评估皮肤黏膜:重点分区记录剥脱面积与创面状态。躯干(前侧30%、后侧25%)以II度剥脱为主,可见渗液、部分黄白色伪膜;四肢(双上肢20%、双下肢35%)远端以红斑、紧张性水疱为主(未剥脱区域),近端可见散在III度剥脱(真皮层暴露);口腔黏膜糜烂面积约50%,咽后壁可见渗血;双眼结膜充血伴少量分泌物,角膜荧光染色(-)(提示角膜未受累);外阴部表皮剥脱约30%,可见渗液。
系统功能:循环系统——血压偏低(95/60mmHg),心率快(120次/分),提示存在低血容量风险;呼吸系统——呼吸频率增快(24次/分),双肺听诊清,暂无感染迹象;消化系统——食欲极差(3日未正常进食),肠鸣音减弱(2次/分);体温波动于38.5-39.2℃,符合“皮肤屏障破坏后吸收热+潜在感染”的双重表现。
心理社会评估李女士是家庭主妇,平时性格开朗,但入院后情绪极度焦虑:“我是不是要死了?”“这皮还能长回来吗?”反复追问;其丈夫是出租车司机,对疾病认知仅停留在“药物过敏”,因担心交叉感染不敢靠近病床,护理配合度较低;经济方面,家庭年收入约8万元,已预交1万元住院费,对后续治疗费用存在隐忧。
实验室与辅助检查动态监测是关键:入院24小时内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6.8×10?/L)、CRP(152mg/L)提示感染风险上升;白蛋白26g/L(低于正常),提示营养消耗;血气分析(pH7.35,BE-3mmol/L)提示轻度代谢性酸中毒;创面细菌培养(入院时)回报:表皮葡萄球菌(少量),暂未达感染诊断标准。
这些数据像一张精密的网,每一个异常值都在提醒我们:隔离护理不是“关门消毒”这么简单,而是要从环境、操作、心理等多维度构建保护网。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基于评估结果,我们梳理出6项核心护理诊断: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表皮坏死松解、大面积剥脱有关(依据:全身剥脱面积45%,Nikolsky征阳性)。
有感染的危险:与皮肤屏障破坏、创面暴露、免疫功能下降有关(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