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一中2025-2026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唐代农业科技在气象与历法、田间生产技术、农田水利技术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储粮技术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宋元时期科技高峰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此时的欧洲处于科学的黑暗年代,希腊的科学技术大多被人忘却,更谈不上发展。而此时的阿拉伯人继承了希腊的科学遗产,在天文、医学、数学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中古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帝国的科技水平高度发达,与同时期欧洲的漫漫长夜形成鲜明对比。
南方农业科技的发展速度超过北方,科技中心移向南方。从记载来看,重大工具创新和技术发明多集中在唐中后期,而南北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则更明显。就新兴农具而言,北方有曲辕犁、人力耕地机、钐、水车及井车共5件,而江南有曲辕犁、砺砗、耧砖、镞塔、鸟耕、水车、筒车和机汲共8件,南方的工具创新超过北方。
就田间耕作技术而言,北方旱作农业区的耕耙耱生产技术在南北朝时已发展成熟,唐代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如提出“浅—深—浅”的中耕理论及“端”的要求;谷麦轮作复种制,在汉代也已出现,唐人所做的是使其栽种秩序合理化及定型化。其意义虽然非常重大,但与南方取得的成就还是不能同日而语。水稻移秧技术,是江南农业生产空前发展的第一个标志,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个飞跃,为推广双季稻和水稻同其他作物的轮作复种开辟了广阔道路;稻麦轮作复种制的产生和发展,是江南农业生产发展的第二个标志,它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一整套耕、耙、耖、中耕技术也于此时形成。
就粮食生产而言,产粮重心南移,也是南方科技迅速发展的一个表现。唐代水稻生产水平较汉代以来有显著提高,江南水稻一般亩产3石,高者达6石,超过了北方主要作物粟的亩产量。水稻种植的发展对全国平均亩产粮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唐中后期,江淮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南方粮食生产已在全国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江南地区也成为唐朝赋税的主要来源,“赋之所出,江淮居多”。韩愈也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以至于有“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的说法。
中国封建统治者历来都重视农业生产,但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一般不直接参与农业科技的推广,唐代则不然。《兆人本业记》是武则天执政时召集文学之士周思茂等人撰写的,并颁行于天下,是当时重要的农书。以后唐代皇帝把进呈《兆人本业记》定为制度,“每年二月一日,以农业方兴,令百寮具则天大圣皇后所删定《兆人本业记》进奉”。唐代在朝中推广农书,无疑是向大臣灌输农业科技,进而让他们在地方治理过程中将农业科技向民间推广。把农业技术直接送到农民手中,相当于现代的“技术下乡”活动。甚至文宗还直接把先进农具——水车散给百姓使用,以促进农田灌溉。斗门在唐代是一种先进的控水工具,为了推广使用,政府明确规定:“泾渭白渠及诸大渠用水灌溉之处,皆安斗门,并需累石及安木傍壁,仰使牢固。”武则天曾对官员们提出:“若能肃清所部,人无犯法,田畴垦辟,家有余粮,所由官人,宜加考第,功状尤异者,别加升擢。”最高统治者如此重视农业生产,必然促使官员重视农业科技。最高统治者直接参与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于先进成果、技术在全国的普及,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国库充实,小民家有余粮,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疆域广阔,国势强盛,唐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可与阿拉伯帝国相抗衡的大帝国。究其原因,农业科技的作用功不可没。农业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腾飞,正是在经济的支撑之下,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盛唐”社会。
(摘自布留宪《略论科技对唐代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竺可桢先生认为,公元7世纪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代,他主要是通过对梅树、柑橘物候和农作物生长期的对比,从物候学角度得出的结论,后又用一万年挪威雪线、格陵兰冰块反映的气候特点作了印证。从此以后,虽有人对此作过一些修正,但几乎所有的历史地理专著和教材都沿用竺老之说,将唐代定为温暖期。
研究表明,到了唐代,农牧业界线变成了农耕区与半农半牧业的界线,且有所北移,如东段北移到燕山山脉以下,西南端向南延伸,达到陇山之西,东北端也可以伸向辽水的下游。而半农牧区与牧区也形成一条界线,即由阴山山脉西达居延海,东达燕山山脉。在这样的形势下,农业区形成一些发达富庶的地区,如泾渭河下游、汾水下游、涑水流域、伊洛两水下游和黄河的下游。在半农半牧区里面,已经有相当的农业基础。这不仅使唐代的农耕区扩大,而且使农耕区与牧区有一个缓冲地带,使唐代的边防有一定的当地给养支持,使唐代经济力量增强,军事防御更稳固,社会更加稳定。这既直接有利于唐代经济的发展,也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更稳定的社会环境。宋元以来,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多以牧业为主,经济落后,而唐代却能在西域驻军屯田,以致西北陇右地区“闾阎相望,桑麻翳野”,西北丝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译林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3Welcome to our school Welcome-Reading知识点+练习(含答案).docx
- Unit3What is your favourite toy Period3Communicate+Extend+Letters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 广东省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蓝天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 湖南省永州市202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