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部分私立初中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4分)班级拟开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题活动,旨在促进学生了解河南故事,传承河南文化。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完善。
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二里头遗址,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洛阳二里头遗址。四千年前的夯土宫墙依然矗立,粗犷①()的陶器纹路里凝固着青铜时代的呼吸,考古探方中层层掺②()杂着祭祀夯土与生活碎陶。当考古锤叩响“最早中国”的地层,夏王朝的谜题在陶片铜爵间③_______(震振)聋发聩。作为名④_______(副幅)其实的“东亚第一都邑”,3.75平方公里的遗址上,宫殿区、作坊群、青铜礼器共同宣告着王权国家的诞生。看那绿松石龙形器在泥土中觉醒,每一个斑驳的痕迹都在诉说:中华文明的血脉,正从这里开始奔涌。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①
②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③
④
2.(4分)小组成员梳理了中医药的发展脉络,请你根据提示,将时间轴上的空缺信息补充完整。
??①周朝时期,中医药进入萌芽期。西周开始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②秦汉时期,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黄帝内经》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神农本草经》标志着中药学初步确立;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开创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③魏晋时期,医药学得到全面发展,出现大量医学著作,如《针灸甲乙经》《脉经》《肘后备急方》等。
??④唐宋时期,中医药进入鼎盛时期。孙思邈的《千金方》可谓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宋朝专设“太医局”,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最高机构。
??⑤明清时期,中医药进入创新融合时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首次对药用植物进行了科学分类,《温热论》形成中医药防治瘟疫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清代中期及民国时期,一些学者开始探索中西医药学汇通、融合,发展成了汇通派。
①
②
③
④
3.(3分)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联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对联和楹联的笔墨间,传递出真诚的文化理念和艺术情愫,显示出对艺术境界和精神力量的追求,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①对联和楹联用途变得广泛,题材多样并深得文人墨客的青睐和全国民众的喜爱是在清代
②这便是我国有正式记载的第一副春联
③到了宋代,春联仍称“桃符”,不过,当时的桃符已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又叫“春贴纸”
④桃符正式改称春联是在明代,据说,朱元璋微服出行,不仅兴致勃勃地鉴赏春联,还曾亲自题写春联
⑤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五代。《宋史》记载,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A.⑤②①③④ B.③②④①⑤ C.③②⑤①④ D.⑤②③④①
4.(4分)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10周年。小组成员想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移民的故事,需要给下面文字材料配一幅图。A、B两幅备选图,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为了丹江口水库的建设和实现“一泓清水送京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从1958年开始,淅川县前后迁出近40万移民,他们陆续迁往湖北等省,河南郑州、新乡、许昌等地市。淅川群众不讲条件、没有怨言、不出难题,抛家舍业、背井离乡,仅用2年就圆满完成了需4年完成的搬迁任务,形成了“大爱报国、忠诚担当、无私奉献、众志成城”的淅川移民精神。
5.(8分)小语观看芭蕾表演《伊人》后,认为古典诗词也是一种非遗文化,下面是他写的一段观后感言,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中国古典诗词,是时光织就的锦绣长卷,每一句诗行都镌刻着文明的印痕。“①,白露为霜。②,在水一方”(《诗经?蒹葭》),当先民的呼吸与山河的脉搏编织成永恒的歌谣,当塞外呈现“③,④”的美丽雪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当中秋的圆月还传送着“⑤,⑥”的美好祝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往事依依练习题(含答案).docx
- 中考名句名篇默写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部分学校中考语文二模试卷.docx
- 2025年江苏省仪征市实验中学东区校九年级中考第三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ocx
- 2025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燕山中学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docx
- 2025年河南省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解析版).docx
- 2025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第七教研区中考语文三模试卷.docx
-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含答案).docx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练习题(含答案).docx
- 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docx
-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4 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 课件.pptx
- 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6 我看 课件统.pptx
-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2023)课件.pptx
-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含答案).docx
-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