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燕山中学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docx

2025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燕山中学中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燕山中学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君主自身的修养与智识水平,使得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谏议态度呈现出不同面貌。②明智的君主为了共同体的和谐与强大,态度诚恳、谦虚自知,使得臣子们在进谏时没有死亡的顾jì()。③为了鼓励人们进谏,君主们还“知士”“贵士”,对谏臣或进谏行为予以bāo()奖。④同时,明君还_______(理智/理趣/理性)地分辨进谏者的意见,从善不从众。⑤为了维护权威、提高进谏的质量,君主们要求臣下既要“微谏而不哗”“微谏不倦”,持守谏德,又要“谋”而后谏,“不谋而谏,不忠”。

(1)回答问题。

A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顾(jì)

②(bāo)奖

B结合语境,从第④句中的括号内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分)

(2)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①句是病句,犯了一面与两面不呼应的毛病,在“智识水平”后补上“不一”或“高低”就正确了。

B.第②句的主干是“君主使得臣子们没有顾jì”。

C.“态度诚恳”“从善不从众”分别属于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D.第⑤句是复句,属于并列关系。

2.(10分)今年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学校组织大家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你也参与其中。

(1)某景区为吸引游客开展了“对联征集”活动,小彬同学根据景区提供的图片拟写了副对联,但对下联举棋不定。请你结合对联知识帮他选择准确的下联(2分)

上联:山为锦屏何须画

下联:_______

A.水作琴声不用乐

B.水作琴声何须弹

C.水作琴声不用弦

D.水作琴声曲悠扬

(2)学校从《人民日报》精选两幅画,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提炼两幅画所包含的道理。(图上文字在图片下方)(2分)

(3)学校决定邀请家长参加活动启动仪式。请你根据学生处要求,通知爸爸参加。(3分)

??学生处主任:同学们,“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活动即将启动,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活动意义,我们准备邀请家长后天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活动启动仪式,请同学们回去转告。

第二天晚上,爸爸出差回来,你向爸爸转告这件事。

你说:

(4)在自由交流环节,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请根据链接材料内容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小语:读书确实是一种享受,我也很喜欢读书,但觉得它对我的学习没有什么帮助。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小语:我读过好多书,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将读过的内容忘得差不多了。

??我:

??链接材料一:不加思考地滥读书,所读过的东西大部分将消失殆尽。——叔本华

??链接材料二: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即有很多良好的读书习惯。他经常在读书时作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图、杠、点等符号,作批注写读书日记等。(3分)

3.(5分)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

(2),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箫鼓追随春社近,。(陆游《游山西村》)

(4),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用典巧妙,可使诗词意蕴丰富。请写出古诗词中用典的句子(连续的两句):,。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4.(3分)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于郡城①送明卿②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③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④迷。

谁向孤舟怜⑤逐客,白云⑥相送大江西。

【注释】①郡城,指济南府。②明卿,吴国伦的字,作者朋友。③飒飒,风雨声。④楚,指江西。⑤怜,怜惜。⑥白云,意思是说自己心随白云送吴远赴江西贬所。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呈现出先抑后扬的特点。请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5.(12分)阅读两则文言,完成问题。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论语?述而》)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八佾》)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吕氏春秋》)

??孔子至齐郭门之外,遇一婴儿挈一壶,相与俱行,其视精,其心正,其行端,孔子谓御曰:“趣驱之,趣驱之,韶乐方作。”孔子至彼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故乐非独以自乐也,又以乐人;非独以自正也,又以正人矣哉!于此乐者,不图为乐至于此。

——《史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