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表面钼酸钠缓蚀转化膜XPS深度剖析研究.pdfVIP

青铜表面钼酸钠缓蚀转化膜XPS深度剖析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5卷,第7期光谱学与光谱分析Vol45,No.7,pp1979-1985

2025年7月SpectroscopyandSpectralAnalysisJuly,2025

青铜表面钼酸钠缓蚀转化膜XPS深度剖析研究

可贝,杨奔*,金普军*

范辰骁,李昌青,罗雨佳,何

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摘要无机钼酸盐缓蚀剂因其绿色、低毒和高效的特性,在金属文物防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

不同浓度钼酸钠溶液通过化学沉积法在青铜表面构筑缓蚀转化膜,并通过电化学测试和XPS深度剖析研究

其组成、结构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青铜试样经1d浸泡处理后,采用0.2mol·L-1钼酸钠溶液处理的试

样缓蚀效率较高,约为50%,而采用0.02和0.05mol·L-1钼酸钠溶液处理的试样缓蚀效率相对较低。随

着浸泡时间的延长,0.2和0.5mol·L-1钼酸钠溶液处理的试样缓蚀效率逐渐下降,而0.02和0.05mol·

L-1钼酸钠溶液处理的试样缓蚀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XPS深度剖析揭示,缓蚀膜在1.25~

5.00μm范围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SnO2、CuO、CuzO和MoOz等金属氧化物。其中Cu元素呈现

CuzO外层、CuzO十CuO过渡层和CuO内层的结构,而Mo元素由表层的MoO向内层转变为MoO+

MoO2,钼酸根在内层被还原为MoO2。此外,试样经钼酸钠溶液处理后出现钼蓝现象,导致颜色变化明显,

其中0.2mol·L-1溶液处理3d的试样色差△ELab约为25,而0.5mol·L-1溶液处理3d的试样色差△ELab约为

46。本研究揭示了钼酸盐缓蚀膜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征,为其在金属文物防护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键词文物保护;金属文物;青铜器;缓蚀剂;钼酸钠

中图分类号:TG174.42文献标识码:AD0l:10.3964/j.issn.1000-0593(2025)07-1979-07

杂质,形成电解液薄膜,进而在青铜器表面产生微电池作

引言用,导致由点及面的电化学腐蚀扩展。目前针对金属腐蚀的

防护措施主要采用表面保护方法,包括涂装防护、缓蚀剂防

我国早期文明中先进矿冶和青铜器制作技术与社会文化护及电镀层保护等。

融合发展,创建了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也创造了涂装防护和缓蚀剂防护法因其高效性和良好的兼容性,

大批种类丰富、造型各异和精美绝伦的青铜器。青铜器保护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文物防护领域。然而电镀层保护法会改变

问题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然而据2003年“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文物外观,因此鲜有应用报道。目前馆藏青铜器常用的缓蚀

损失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馆藏文物中50.66%存在不同程度剂主要为杂环类有机化合物,包括苯并三氮唑(BTA)及其衍

的腐蚀损害,其中16.5%为重度腐蚀,而金属文物,尤其是生物、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AMT)及其复配剂、2-巯

青铜器,受损最为严重。基苯并恶唑(MBO)和2-巯基苯并噻唑(MBT)等[4。这类有

青铜文物长期暴露于土壤埋藏或大气环境中,受到温湿机缓蚀剂不仅能够吸附在青铜金属表面,还可通过N、O、S

度变化、可溶性盐、臭氧、腐蚀性气体、颗粒污染物和光照等杂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铜离子配位,形成稳定的缓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主要金属成分(Cu、Sn和Pb)发蚀膜[5]。

生腐蚀。其中,“青铜病”是青铜器最严重的腐蚀病害之然而,BTA等杂环类有机缓蚀剂存在毒性及环境不

文档评论(0)

经管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初级会计持证人

专注于经营管理类文案的拟写、润色等,本人已有10余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文案功底,尤善于各种框架类PPT文案,并收集有数百万份各层级、各领域规范类文件。欢迎大家咨询!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5523400500000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2月17日上传了初级会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