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pdfVIP

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4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以“三顾”为叙事主线,通过对比(刘备的耐心与关张的急躁)、场景描写(茅庐内外

的清幽)及核心对话(隆中对的战略规划),构建起“求贤”与“遇主”的双重主题,既凸显刘备的远见

与诚意,也彰显诸葛亮的智慧与格局。教材选编时,常将其作为学习叙事结构、分析人物形象的范例,引

导学生关注情节推进中的详略处理(聚焦第三次拜访的细节),理解“反复”写法对强化主题的作用。同

时,结合三国历史背景,让学生感知乱世中人才对局势的影响,体会传统文化中“君臣相得”的理想境

界。

在认知储备上,学生多通过影视剧、漫画接触过三国题材,对刘备“仁厚”、诸葛亮“聪明”有标

签化认知,但对“三顾”的具体过程和人物互动细节了解有限,易混淆文学演绎与历史事实。学习表现

上,对情节冲突(如张飞的不耐烦与刘备的坚持)兴趣浓厚,能快速抓住故事主线,但对环境描写(如茅

庐的清幽)与人物品格的关联、对话(如隆中对)的战略深度缺乏敏感度。难点集中在:对“礼贤下士”

的文化内涵理解表面化,难以体会古代君臣关系的特殊性;对详略写法的作用分析不到位,且部分学生对

文言表达(如“遂诣亮”“凡三往”)存在理解障碍。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积累文中重要词语的用法。

2.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感受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理解古人胸怀大志的思想。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感受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理解古人胸怀大志的思想。

1.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2.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

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三国志》中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

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五千字。那么,他究竟比《三国志》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内容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观看视频)

【走近作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山西太原,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

家,生卒年不详。其代表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对后世文学创

作影响深远。另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传世。

【作品简介】

(观看视频)《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小说

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演义小说是小说体裁之一,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元末明初开始出现这个名称。演义小说采

用章回体形式,以说讲历史故事为其特点。其篇幅较长,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取材野史传

说。

【故事背景】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

“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

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

在本文之前,刘备已经两次拜访诸葛亮,都未能相见。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

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字词积累】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PPT展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解释其含义。对于一些容易写错

或理解有误的字词,如“纶巾”“拜谒”“末胄”等,进行重点讲解和强调。

任务一: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并概括梳理故事情节。

明确: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诚邀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

开端(1):刘备力排众议,三访诸葛亮。

发展(2):诸葛亮高卧未起,刘备拜见受阻。

高潮(3):刘备隆中问计,诸葛亮献计献策。

结局(4):刘备纳贤成功,诸葛亮接受拜请。

2.本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作者是怎么设置“起伏”以推进故事向前发展的?

小结:作者设计的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