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意拳养生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行意拳养生功

一、太行意拳养生功的特点

1.练太行意拳养生功,男女老少皆宜。患任何慢性病者都可以练,一般不会发生付作用和偏差。年青人练了此功,能在短期内显著增长劲力。

2.练功时间、场地要求不严。任何时候均可练功;室内室外照样可练。

3.站桩姿势可高可低,练功可坐可卧,以符合本人生理要求、自我感觉舒服为准则,不搞苦练。心诚则灵,只要坚持练十天,便开始有效,练一个月,便有明显效果。

4.呼吸顺乎自然,不要求气沉丹田或其他人为的呼吸法。

5.意念活动,不要求意守丹田或身体的某个局部,而是意注全身,寻求舒适。

6.简单易学,除练静止站桩外,动功只有三个基本动作,容易学会。

7。太行意拳的理论核心是“从不平衡中求平衡”。通过练功求得人体内在的平衡和人与自然界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

二、练习太行意拳注意事项

1.选择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光线及温度适宜的环境,应防曝晒和着凉。

2,练站功地面要平坦,最好在土地或砖地上练习。若在水泥地上练,要加用木板垫及其它软质垫。练习坐、卧、跪式功法时,宜加软质垫。

3.练前消除一切思想和精神负担,先排大、小便,摘下眼镜、手表,解松衣带,平心静气,呼吸自然、平顺。

4,过饥、过饱、过度兴奋或过度疲劳时不可练功。发高热,严重心、肺病,大出血,大手术后和妇女产后,严重精神病等不宜练功。

5.每次练功时间视各人体质和时间而定,五分钟不短,三小时亦不长。一般早、晚各一次比较好,每次40分钟为宜。

6.根据图解顺序,由易到难,从简至繁,手的位置由低到高。功法有多种,每次宜择一种练习,不可贪多。

7.练太行意拳勿摻入其它功法,以免影响功效。

8.文中图解,仅作参考。练者无须强求形体上相同,以自感舒适为准。

9.练完后放松四肢,原地休息2一3分钟,才离开练地。

10.练功阶段,饮食要适宜,不要嗜酒和暴食,起居要正常,保证充足睡眠。应避免忧愤大怒、过劳并要节制房事。

三、太行意拳养生功法

太行意拳养生功,没有固定的套路,是以静式站桩为主,简单动功为辅的练功方法。总的要求是顺乎自然,舒适得力,其要求是:

姿势:(以站式为例)

头部:腭收项撑,头有向前上领起之意,口微闭,舌自然,神光内敛或目似垂帘。头是全身之首,上领之意至为切要,时刻不能丢掉。

上肢:肩横肘撑,两臂弯曲如弓,五指自然分开,掌心含空。手高可过头、低可过胯,但远不伸直,近不贴身,两手距离,近不触指。

躯干:胸腹自然,背柱顺其生理弯曲,并节节微拔,有微微拉长之势。

臀部:撤胯,尾骨有向下斜拉之意。

下肢:两胯曲撑,膝脚方向一致,站立脚含空,悬空脚有蹬踩之意。

总之,周身关节,都要节节有曲,似曲非曲,似直非直,形成舒适、自然的间架结构,做到“三点不成一线,四点不成一面。”总的形象是:“脚踏大地似踩绵,怀抱大树背靠山,头悬天空飘飘然。”

呼吸:呼吸顺其自然,即。不要求“气沉丹田”和“断续憋气。”呼吸转换,平稳自然,呼吸节奏,根据自己的条件,能长则长,该短则短,不可忽快忽慢,随着练功时间的延长和功夫的加深,呼吸将自然由浅变深,由动变静,由粗变细,由短变长,由急变缓,由快变慢,由不均匀变均匀,使呼吸逐渐达到;深静细长,缓慢均匀,若有若无的体呼吸高级境界。

意念:意念就是指练功的时候,大脑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太行意拳不要求“意守丹田”(或身体的任何局部)也不要意守体外任何一种景物或境界,而是要求做到“意注全身、寻求舒适”。大脑首先要平静下来,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用意念去寻找符合本人生理的、舒适的周身内在运动。找到舒适,就要保持舒适,在找与保的反复过程中,大脑的积极思维活动被舒适、轻松的体感所淹没,自然而然地达到忘形忘我的境界。

松紧:从头到脚,对周身用意念去体察全身是否松紧适中,肌肉有无紧张僵硬或松散软绵状态。要做到肌肉松紧适中,首先要思想松紧适中,不要太紧张,亦不能太松散。

动静:先静后动,动后再静,静极生动,动中求静。动有内动外动、有形无形之分。外静内动,为无形之动亦叫真动;内动诱导外动,为有形之动亦叫自动;动静结合,相辅相成。静是动的基础,是求内动,求真动,求自动的必由之路。

老前辈师崇功(清代)总结了练功六十四字决,即:

松而不解,紧而不僵。

灵而不乱,劲力内含。

动而不散,静而不瘫。

顺乎生理,妥善曲弯。

脚无定踪,手无定位。

意无定点,寻求舒服。

目似垂帘,呼吸自然。

排除杂念,忘形忘我。

四、太行意拳演练图解

(一)九宫桩法图解

预备式(图1)

两脚自然站立,两臂垂于体侧,平心静气,凝神定意,全身松紧适度,推备练功。

1.侧撑式(图2)

从预备式开始,右脚支撑,左脚向左侧移开半脚,然后左脚支撑,右脚向右侧移开半脚,两脚开立,约与肩同宽。两臂于体侧弯曲如弓,肩横肘撑,五指自然分开,掌心含空向里。曲膝撒胯,脚心含空,身躯自然,顺乎脊柱生理弯曲,尾骨有向后下斜

文档评论(0)

井中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10月02日上传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