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学年第一学期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题古诗鉴赏详解:李觏《南斋咏风》、黄友《咏风》.docxVIP

2025学年第一学期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题古诗鉴赏详解:李觏《南斋咏风》、黄友《咏风》.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南斋咏风

北宋·李觏

懊恼①南窗一道风,只应天配与贫穷。

不归罗绮飘飘处,故入松篁冷淡中。

久座披襟尘榻稳,半醒吹面月帷空。

城边菡萏今多少,偷得清香是尔功。

咏风

北宋·黄友

不假玄冥力,乘空散寂寥。

声雄秦塞鼓,势撼浙江潮。

落日衔山嘴,浮云亚②陇腰。

鹏程如借便,九万看扶摇③。

【注】①懊恼:烦恼。②亚:压。③《庄子·逍遥游》:“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后用“扶摇九万里”来形容急剧上升或喻仕途得志。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诗首联“懊恼”一词看似抱怨,实则巧妙点出风与贫士的特殊缘分,奠定了全诗基调。

B.黄诗首联“不假玄冥力”强调风无需借助冬神之力,自然而生,点出其独立不羁的特性。

C.李诗借用“松篁”写出了风的清淡,黄诗用“秦塞鼓”和“浙江潮”强化了风的磅礴。

D.李诗写风偷得荷香,隐含对风的不满;黄诗用“鹏程”典故,暗含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16.两首诗借“风”各自表达了什么情感内涵?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D

【解析】并没有对“风”有不满。

16.

①李诗中的“风”被拟人化为上天特意分配给穷人的“专属物”。风不趋附富贵,主动选择清冷的松竹,体现了诗人不慕荣华、甘于淡泊的志趣。(3分)

②黄诗中的风是吞吐天地的宇宙豪杰,象征不羁的自由意志与磅礴的生命激情,寄托着诗人建功立业的壮怀。(3分)

【解析】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译文]

南斋咏风

真让人感慨,南窗吹来这一缕清风,仿佛天生就该与清贫的日子相伴。

它不肯去往那绫罗绸缎飘拂的富贵人家,却偏偏要吹进这松竹掩映的清冷居所里。

长时间坐着,我敞开衣襟,连落满灰尘的床榻都显得格外安稳;半梦半醒之间,清风拂过脸颊,月光静静照进空荡的帷幕。

如今城外湖边的荷花该绽放多少了呀?能让我在这屋里沾染到阵阵清雅香气,全是你的功劳啊!

咏风

不借助丝毫自然神力,你凌空而起,驱散天地间的孤寂冷清。

声音雄浑如秦地关塞的战鼓轰鸣,气势磅礴能撼动钱塘江的汹涌大潮。

你吹送着落日,让它像含住山尖缓缓西沉;你拂动着浮云,使它低垂在田埂的腰间。

若是远大的志向能借你之便,定要像大鹏般乘着你,翱翔九万里高空,看那旋风直上云霄。

注释补充(助解背景与意象):

??玄冥:古代神话中掌管冬季、水与北方的神祇,也常泛指“自然神力”,诗中“不假玄冥力”强调风的“自主性”,不依赖外力便能成形。

??秦塞:指古代秦地(今陕西一带)的关塞,因秦地多险关,“秦塞鼓”常用来象征雄浑、激昂的边塞氛围,此处以战鼓之声喻风声的雄壮。

??浙江潮:即钱塘江大潮,以潮势汹涌、壮阔闻名,“势撼浙江潮”极写风的磅礴气势,能与天下奇观的江潮相抗衡。

??鹏程、扶摇:均出自《庄子?逍遥游》,“鹏程万里”?喻指远大志向,“扶摇”?指盘旋而上的旋风;尾联化用典故,将风视为助力志向腾飞的?“凭借”,尽显豪迈胸襟。

??山嘴、陇腰:“山嘴”指山的尖峭突出部分,“陇腰”指田埂(陇)的中部,二词精准勾勒出落日、浮云的位置,让风的动态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融,画面感极强。

[赏析]

南斋咏风

??李觏的《南斋咏风》是一首以“风”为线、托物言志的七言律诗。诗中无奇崛辞藻,却以细腻的观察、质朴的笔触,将一缕寻常南风写得有品格、有性情,更借风寄寓了诗人安贫乐道的心境与不慕荣华的操守,读来如清风拂面,余味绵长。

??首联“懊恼南窗一道风,只应天配与贫穷”以“嗔”起笔,看似对南风有“懊恼”之意,实则是故作诙谐的“反向夸赞”。“懊恼”非真恼,而是对风“偏爱”清贫生活的打趣——这风仿佛天生就与“贫穷”相配,不往富贵处去,偏来我这南斋扰我,语带俏皮,却暗点出风的“清苦之性”,也为全诗奠定了“以贫为安”的情感基调。诗人不避“贫穷”二字,反而将其与风的“天配”相连,显露出对物质清贫的坦然。

??颔联“不归罗绮飘飖处,故入松篁冷淡中”承接首联,以鲜明对比赋予风“人格”。“罗绮飘飖处”是富贵人家的象征,绫罗绸缎、锦衣玉食,本是世人趋慕之地;而“松篁冷淡中”是诗人的居所,松竹掩映、清幽寂寥,满是清贫之气。风的选择——“不归”富贵、“故入”清冷,实则是诗人自我心性的投射:诗人借风的“择贫而居”,暗写自己不慕荣华、独守清寂的操守。松竹本是文人眼中高洁的象征,风入松篁,既添自然清响,更衬居所雅洁,让“天配贫穷”的诗意有了具象的环境依托。

??颈联“久座披襟尘榻稳,半醒吹面月帷空”转而写风带来的切身感受,是全诗最富生活气息与清幽意境的笔墨。“久坐披襟”,可见风的温和宜人——不似狂风骤雨,而是轻柔拂面,让人不自觉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