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肝脓肿诊疗指南.docxVIP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指南.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菌性肝脓肿诊疗指南

细菌性肝脓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炎症,好发于糖尿病、胆道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如肿瘤化疗、器官移植术后)及腹腔感染病史人群。近年来,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病例呈上升趋势,需结合临床特征、影像学及病原学检查进行规范诊疗。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途径以胆道系统逆行感染最常见(约占50%),多见于胆管结石、胆管炎、胆道蛔虫或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其次为门静脉系统感染(约20%),由腹腔感染(如阑尾炎、憩室炎、胰腺炎)经门静脉分支播散至肝;肝动脉血行感染(约15%)多见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邻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如膈下脓肿、胆囊炎)及隐源性感染(约15%,无明确感染源)亦可见。

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20%-30%)、肺炎克雷伯菌(30%-40%,亚洲地区高发)最常见;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占10%-20%,多为混合感染(需氧+厌氧)。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且易合并血行播散(如眼内炎、肺脓肿)。

二、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发热为最常见表现(90%以上),多为弛张热(体温38-40℃),伴寒战;肝区疼痛(80%)呈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可因深呼吸、体位变动加重,向右肩或背部放射;全身症状包括乏力(70%)、食欲减退(60%)、体重下降(40%)。部分患者出现黄疸(约30%),多因胆道梗阻或多发性脓肿压迫肝内胆管所致。

(二)非典型表现

老年患者或免疫抑制者症状常不典型,可仅表现为低热(38.5℃)、精神萎靡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控制恶化;少数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如咳嗽(脓胸)、呕血(胆道出血)或意识障碍(感染性休克)。

三、辅助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升高(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80%;C反应蛋白(CRP)100mg/L,降钙素原(PCT)0.5ng/ml(严重感染时10ng/ml)。

2.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中度升高(正常值2-5倍);总胆红素(TBil)升高(34.2μmol/L)多见于胆道梗阻或多发性脓肿。

3.病原学检测:血培养阳性率约30%-50%,需在寒战高热时采集2套(不同部位)血标本;脓肿穿刺液涂片(革兰染色)可快速初步判断病原体,培养(需氧+厌氧)阳性率70%,需同时行药敏试验。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首选):可见肝内低回声或无回声区,边界不清,内可见分隔或絮状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周边血流信号增多。超声引导下穿刺可同步完成诊断与治疗。

2.CT(平扫+增强):平扫呈低密度灶(CT值10-30HU),边界模糊;增强扫描可见环形强化(“靶征”),部分可见气体影(产气菌感染)或多房分隔(“簇状征”)。

3.MRI: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明显高信号(有助于鉴别肿瘤坏死);增强扫描表现与CT类似。

四、诊断标准

需满足以下3项中至少2项:

1.临床症状:发热(38℃)伴肝区疼痛,或有胆道、腹腔感染等高危因素;

2.影像学证据:超声/CT/MRI显示肝内液性占位(直径2cm);

3.病原学证据:血培养或脓肿穿刺液培养检出致病菌,或穿刺液涂片见细菌。

五、鉴别诊断

1.阿米巴肝脓肿:有流行病学史(疫区接触史),血清学(抗阿米巴抗体)阳性,脓液呈巧克力色(无臭味),病原学检查可见滋养体。

2.原发性肝癌:多有肝炎/肝硬化病史,甲胎蛋白(AFP)升高(400ng/ml),增强CT/MRI呈“快进快出”强化模式,无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

3.肝囊肿合并感染:既往超声/CT提示肝囊肿(壁薄、边界清),感染后囊壁增厚,脓液培养多为单一需氧菌(如大肠埃希菌)。

4.膈下脓肿:疼痛位于季肋部或上腹部,呼吸时加重,超声/CT显示脓肿位于肝周(肝外),肝内无病灶。

六、治疗原则

(一)抗生素治疗

1.经验性治疗:需覆盖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根据感染来源调整方案:

-胆道来源(最常见):首选三代头孢(如头孢哌酮2gq8h)+甲硝唑(0.5gq8h);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q8h)。

-门静脉来源(腹腔感染):头孢曲松(2gq24h)+甲硝唑(0.5gq8h);或厄他培南(1gq24h)。

-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尤其糖尿病患者):头孢噻肟(2gq8h)或亚胺培南(0.5gq6h)。

2.目标性治疗:根据药敏结果调整,若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首选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1gq8h);厌氧菌对甲硝唑耐药时换用替加环素(首剂100mg,后50mgq12h)。

3.

文档评论(0)

每一天都很美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加油,继续努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