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提升模拟试卷.docxVIP

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提升模拟试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提升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诗人__的《__》。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的《__》。

3.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__,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边塞萧瑟苍凉的景象。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常用来赞美__精神。

5.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强烈的__之情。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6.下列诗句中,表达豪迈、奔放情感的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人比黄花瘦。”

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排比

D.夸张

8.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描绘的是()的景色。

A.泰山

B.长江

C.西湖

D.黄山

9.《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句体现了诗人()。

A.对过往辉煌的怀念

B.晚年闲适的心情

C.持续不息的奋斗精神

D.对自然景物的赞美

10.下列诗句中,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相似哲理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1.阅读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请简析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2.举例说明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哪些事物来寄托人的情感?并选择一种事物,简述它通常寄托了哪些方面的情感。

13.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分析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方面有什么特点?

四、翻译与赏析(每题8分,共16分)

14.将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翻译成现代汉语,并简要赏析诗中表达的情感。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15.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前两句诗:“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请简要分析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雨疏风骤”的?其中蕴含着词人怎样的心境?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五、拓展与运用(10分)

阅读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假设你是一位身处战乱、思念家乡的诗人,读了杜甫的这首诗,请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你的共鸣之情。(150字左右)

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张九龄咏鹅

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羌管悠悠霜满地

4.教师

5.思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6.B

7.B

8.C

9.C

10.B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1.解析思路:抓住“千山”“万径”“绝”“灭”等关键词,理解诗句描绘了山川寂静、人迹绝迹的景象。然后结合“鸟飞”“人踪”的“无”,推断出极度的寒冷或荒凉,进而体会出诗人可能因身处困境或孤独旅途而感到的凄凉、寂寞的心情。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群山之中飞鸟断绝,所有小路上都没有行人踪迹的景象。通过“千山”“万径”的广袤和“鸟飞绝”“人踪灭”的空寂,渲染出一种极其寒冷、偏僻、荒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当时孤独、寂寞、愁苦的心情。

12.解析思路:首先列举古诗词中寄托情感的典型事物,如:月亮(思乡、离愁)、柳树(送别)、鸿雁(书信、思念)、梅花(傲骨、坚韧)、杜鹃(哀怨、思归)等。然后选择其中一种事物(如月亮),分析它在不同诗词中通常与哪些情感联系在一起,例如:月圆人未圆的思念、月下独酌的孤独、望月思乡的愁绪等。

答案:古诗词中常运用月亮、柳树、鸿雁、梅花、杜鹃等事物来寄托人的情感。

以月亮为例,它常用来寄托思乡、离愁之情。如《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望月而思乡;又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何当

文档评论(0)

xiangshang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高新区向上信息技术咨询中心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101MA7B8T2M5C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