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VIP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完美版

2025年完美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体会和学习夸张与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

(3)理解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李白生平,理解诗歌思想,领悟李白诗歌风格。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有这样一副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请问:这幅这联写的是谁?(李白)

李白是我们陌生的老朋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与人称“诗圣”的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李白,来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

2.知人论世??

(一)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秦安县境内),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1],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二)背景介绍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京城长安,李白南下大都市会稽(绍兴)。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题目:“吟”,古诗的一种体式,内容大多是悲愁慨叹,形式上自由活泼,不拘一格。《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把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留给东鲁的朋友作别。

3.听朗读,初读诗歌,读准句子。

4.探究诗歌内容

1、研读第一节

思考:(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答: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答: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3)本节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表明作者什么情感?

答:运用了衬托、夸张、想象等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天姥山神秘雄峻高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神游天姥山的强烈愿望。

第二课时

1.探究诗歌内容

(一)研读第二节:

(1)本节中那句为过渡句?分别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

答:“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分别由“现实中的强烈愿望”过渡到“梦幻的游历”之中,由“梦幻的游历”过渡到“现实”。

(2)本节的梦境由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找出时间变化的句子。

答:从夜里到第二天的夜里。具体表明时间的变化的句子:湖月照我影,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迷花倚石忽已暝。

(3)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每个时间点梦游的景象特征。

答:月夜湖水的清幽寂静;白天景象的壮美奇绝;暮色中山谷的阴郁低沉;夜晚洞天福地中的神奇辉煌。

(4)体会夜晚群仙相聚的情景,思考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洞中群仙相聚,日月为明、金银为台、披虹为衣,驱风为马,虎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