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市北郊中学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西汉时期形成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商品贸易之路,东起汉代都城长安(今西安),西至古罗马,全程六千四百四十公里,是一条名(fù)____其实的商道。在过去的一千多年里,人们用脚力、驮马运送着沿途各地的商品用以交换,以此来满足彼此的生活需求;与此同时,沿途各国各族的人们也交流着彼此的生活文化信仰和思想。
①在这条路上,商品诚然是最主要的角色。②在那时,发达的丝织业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在很多地方一度达到家家养蚕、户户纺织的地步,③这些____(美轮美奂/琳琅满目)的原料或成品,曾是罗马人、埃及人钟爱的(shē)____侈品。④在这条丝路上,商人们把美丽的中国丝绸运往西方的同时,将西方国家特产的名贵香料运到中国,比如郁金香、迷迭香、安息、乳香等。⑤一切令这个东方大国所迷醉的芳香,通过漫长的旅途,逐渐走入中国人的生活。⑥这些便是魏文帝曹丕在《迷迭赋》中所感叹的“越万里而来征”的异域芬芳。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名(fù)其实
②(shē)侈品
(2)结合语境,从第二段第③句话的括号里选一个合适词填写在横线上。
(3)下列各句中的句子结构,和文中划线句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A.要是上面没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要弄得不可收拾。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不同。
C.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2分)结合《艾青诗选》的内容填空。
艾青的成名作是长诗。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它象征着生他养他而且多灾多难的祖国:另一个常用意象是“太阳”。
3.(4分)对比品析。
【甲】
乡愁
【现代】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乙】则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2)【乙】诗中首句“昏鸦”的意象选择最有深意,最能表现远方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这是为什么?
4.(2分)漫画题。
这篇漫画名为“龙之国”,是19世纪中期外国报纸HARPER′SWEEKLY上的讽刺漫画,现收藏于鸦片战争博物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漫画的内容:
(2)这幅漫画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5.(4分)探究题。
甲骨文:殷商时期,人们将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且连贯成句甚至成篇,具有了文字的所有要素。在已发现的数十万件甲骨文片上,目前人们只识别出一千多字。其主体是象形字。
金文:西周时,人们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所以叫钟鼎文或铭文。其特点是比甲骨文规范,文字笔画讲究线条美。
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多象蝌蚪状,样式较为美观,也叫它“籀文”或“石鼓文”。
小篆:秦统一六国,李斯主持整理简化文字,做到“书同文”。这种字笔画大大少于大篆,便于识记,人们称为小篆。
隶书:兴于汉,笔画变曲为直,结构简化,统称为“隶书”。其又分为古隶(秦)与今隶(汉)。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楷书:萌芽于西汉,成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其更讲究横平竖直,规范美观,很便于识记和书写。
草书:起于汉代。由于书写工具变硬(刀刻)为软(毛笔写),书写材料变成帛或纸,人们觉得工工整整一笔一划地写楷书不快捷,于是顺势将笔画连写,这就成了草书。它又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行书:成于东汉末年。鉴于草书好写难认,人们采取折中之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