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1页,共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14-16碳大环内酯环化学结构的抗菌药。第一代: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第三代:药物泰利、喹红等。第2页,共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红霉素(erythromycin)【体内过程】红霉素不耐酸,口服吸收少,故现用制剂为肠溶片或酯化物,可抗酸,口服吸收好。乳糖酸红霉素供i.v。食物影响其吸收(?)。分布广泛,除脑脊液都有分布,在肝脏代谢,经胆汁排泄。第3页,共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红霉素(erythromycin)【抗菌谱】1.对G+菌、部分G-菌和某些螺旋体敏感,对青霉素耐药细菌也有效。2.对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军团菌及螺杆菌敏感。【抗菌机制】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第4页,共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红霉素(erythromycin)【临床应用】耐药金葡菌和链球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者(疗效不及P-G)。军团菌病、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等感染的治疗。另外对部分G-菌高敏。白喉带菌者第5页,共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红霉素(erythromycin)【不良反应】1.不良反应轻微,常见消化道反应。2.血栓性静脉炎:i.v其乳糖酸盐常见。3.肝脏损害:依托红霉素或乙琥红霉素易引起(转氨酶升高、肝肿大、胆汁郁积型黄疸),停药可恢复,肝功能不良者禁用。第6页,共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比较具有以下特点:①酸稳定,食物影响其吸收,半衰期长达35小时以上,不经肝脏代谢,主要经胆汁排泄。②对G-、军团菌、淋病奈瑟菌,支、衣原体的作用增强。③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有胃肠道反应,轻中度肝、肾功能不良者可以应用。第7页,共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克拉霉素与红霉素比较具有以下特点:①对酸稳定,口服吸收好,不受食物影响,首关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仅有55%。半衰期是其3倍,代谢产物有活性,经肾脏排泄。②抗菌活性强,可用与麻风病和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③适应症同红霉素。第8页,共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代表药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体内过程分布广、渗透性强,骨组织中浓度高,但不渗入脑脊液,炎症时可达有效浓度。抗菌机制作用部位同红霉素(50S亚基),两者互相竞争结合部位,而呈拮抗作用,故不宜合用。二、林可霉素类第9页,共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林可霉素类抗菌谱对各类厌氧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需氧G+菌有显效。对部分需氧G-球菌、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有效。对肠球菌、G-杆菌、MRSA、肺炎支原体无效。第10页,共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应用金葡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的首选药治疗厌氧菌感染(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疗效好。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二重感染过敏反应肝毒性林可霉素类第11页,共1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红热(Scarlet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军团病已知的首次爆发是在发是1976年美国费城,221人感染疾病,其中死亡34人。由于大多的死者都是军团成员,因此称为军团病或退伍军人症。该病的第二次大爆发是1985年在英国的斯塔福德医院。这次101个被感染者中有28人死亡。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人体后,首先侵入柱状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生长繁殖,然后进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内增殖。由于支原体、衣原体在细胞内繁殖,导致感染细胞死亡,同时尚能逃避宿主免疫防御功能,得到间歇性保护。支原体、衣原体的致病机理是抑制被感染细胞代谢,溶解破坏细胞并导致溶解酶释放,代谢产物的细胞毒作用,引起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