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盾构二次注浆施工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浆液制备环节质量通病及管控
(一)浆液配比不准确
通病表现:单液浆水灰比偏差超±0.1(设计1:1时实际为1:1.2或1:0.9),双液浆A/B(水泥浆/水玻璃)体积比偏离设计值10%以上;浆液密度波动大(单液浆偏离1.4-1.5g/cm3范围),导致浆液强度不足(7d抗压强度<2.5MPa)或凝结时间异常(双液浆初凝时间超5min或短于30s)。
原因分析:
拌浆工未严格按配合比计量,采用人工估测(如凭经验添加水泥袋数),未使用电子计量装置;
计量设备未定期校准(如水泥螺旋上料机误差超±2%),或拌浆桶内残留浆液结块,影响实际材料用量;
外加剂掺量控制不当(如早强剂掺量超3%),未根据现场温度调整配比(低温环境未增加掺量导致凝结缓慢)。
应对措施:
强制使用自动计量拌浆系统,水泥、水、外加剂计量误差控制在±2%内,水玻璃计量误差≤±1%,每日开工前校准计量装置零点,每周校验计量精度;
拌浆前清理拌浆桶内壁残留浆液,确保无结块;单液浆搅拌时间≥3min,双液浆混合后搅拌时间≤30s,每批次检测浆液密度(用密度计现场测量)、稠度(用漏斗法测流态时间,控制在10-15s),不合格浆液严禁注入;
外加剂掺量需根据环境温度、地层需求动态调整,低温(<5℃)时早强剂掺量可增至3%-4%,高温(>30℃)时减少至1%-2%,调整后需做适配试验,验证凝结时间与强度达标后方可批量拌制。
(二)浆液离析或结块
通病表现:单液浆静置5min后出现上下分层(上层清水厚度超20mm),或存在未搅拌均匀的水泥结块(直径>5mm);双液浆混合后短时间内出现浆液分层,导致注浆管路堵塞或扩散范围不均。
原因分析:
单液浆水灰比过大(>1.2),或搅拌叶片磨损(转速<60r/min),导致水泥颗粒无法均匀分散;
双液浆混合器选型不当(混合段长度<300mm),或注浆泵流量波动大(超±5L/min),造成双液混合不均匀;
浆液拌制后存放时间过长(单液浆超30min,双液浆超5min),未及时使用导致离析或初凝。
应对措施:
控制单液浆水灰比在0.8-1.1范围,定期检查搅拌叶片磨损情况(每两周测量转速,低于60r/min时更换叶片),拌浆过程中可加入0.5%聚羧酸减水剂,提高浆液和易性;
选用混合段长度≥300mm的静态混合器,确保双液混合不均匀度≤5%;注浆前调试注浆泵流量,稳定在设计值±2L/min范围内,混合后浆液需通过80目滤网过滤,去除结块;
实行“随拌随用”原则,单液浆拌制后30min内必须注入,双液浆混合后5min内完成注浆,剩余浆液(超期未用)严禁重新搅拌后使用,需废弃处理并记录。
二、设备运行环节质量通病及管控
(一)注浆泵压力不稳定
通病表现:注浆过程中压力骤升(超设定值0.6MPa至0.8MPa)或骤降(从0.4MPa降至0.1MPa),压力波动幅度超±0.1MPa,导致管片损伤(压力过高)或浆液填充不密实(压力过低)。
原因分析:
注浆泵液压系统漏油(每小时漏油量>10mL),或压力表未定期校准(误差超±2%),导致压力显示失真;
注浆管路存在堵塞(如结块浆液卡住阀门),或管路接口密封不良(漏浆量超5L/h),造成压力损失;
泵操作工经验不足,未根据地层反馈及时调整泵速,导致压力突变。
应对措施:
每日作业前检查注浆泵液压系统,更换老化密封圈(漏油超5mL/h时),压力表每季度校准1次,确保压力显示误差≤±2%;作业中安排专人实时观察压力表,压力波动超±0.05MPa时立即停机排查;
注浆前用清水冲洗管路(压力0.3MPa,持续5min),检查管路通畅性;管路接口采用双螺栓紧固(扭矩≥30N?m),并用肥皂水检测密封性,无气泡溢出为合格;若发现管路堵塞,需先泄压,再用高压水(1MPa)反向冲洗,严禁带压拆卸管路;
泵操作工需经实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熟悉不同地层压力特性(如富水地层压力需缓慢提升,每次增幅≤0.05MPa),压力骤升时立即降低泵速(从50L/min降至20L/min),压力骤降时检查是否漏浆,修复后再逐步恢复压力。
(二)注浆管路堵塞或漏浆
通病表现:注浆过程中管路出口无浆液流出,压力表显示压力骤升(超0.7MPa),判定为管路堵塞;或管路接口、阀门处有浆液渗漏(漏浆量超10L/h),导致实际注浆量不足设计值80%。
原因分析:
管路选用不当(耐压等级<14MPa),或长期使用后内壁结垢(厚度超3mm),未及时清洗导致堵塞;
注浆球阀密封面磨损(0.6MPa压力下保压30min渗漏),或管路接口未加装密封圈(丁腈橡胶圈厚度<5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