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针灸科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
毫针针刺操作规范
一体位
为了使患者在治疗中有较为舒适而又能耐久的体位,既便于取穴、操作,
又能适当针,因此在针刺时必须选择好体位。临床常用的有仰靠坐位、俯伏坐
位,仰卧位,侧臣位等。对于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有条
件时应昼取卧位,以避免发生晕针等意外事故。
二消毒
包括针具消毒、腌穴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针具可用高压蒸气消毒
或75%酒精浸泡30分钟消毒。同时应注意尽可能做到一穴--针。腌穴部位可用
75%洒精棉球拭擦消毒,或先用2.5%碘酒棉球擦试后再用洒精棉球涂擦消毒。
至于医者手指,应先用肥皂水洗净,再用75%洒精棉球擦拭即可。
三刺法
1.进针法
在针刺时,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称“刺手”,右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
助针身,称“押手”。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腌穴位置旁,
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②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
固定在腌穴表面,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腌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③舒张进针法用左手食、拇指将所刺腌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
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
位的脑穴。
④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
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薄部位的进针,如印堂等。
2.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在针刺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
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同腑穴,由于针刺角度、方向、深度的不同,
所产生的针感强弱、方向和疗效常有明显差异。
①角度指进针时的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腌穴所在位置
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而定,一般有:
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是90°角左右垂直刺入。此法适于大部分腌穴。
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0角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
内在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穴位。
平刺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
于皮薄肉少的部位,如头部的腌穴等。
②深度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程度。每个腌穴的针刺深度,在月俞穴各论
中有详述,在此仅根据下列情况作介绍。
体质:身体瘦弱浅刺,身强体肥者深刺。
年龄:年老体弱及小儿娇嫩之体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宜深刺。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关系极为密切,一般来说,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
或平刺。对天突、哑门、风府等穴及眼区,胸背和重要脏器如心、肝、肺等部位
的腌穴,尤其要注意掌握好针刺角度和深度。
3.行针与得气
行针也叫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腌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而施行的各种刺针手
法。得气也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腌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产生得气时,医
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同时患者也会在针下有相应的酸、麻、胀、
重感,甚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感觉。若没有得气,则医者感
到针下空虚无物,患者亦无酸、胀、麻、重等感觉。
深浅失度。此时就要重新调整针刺部位、角度深度、运用必要的手法,再次
行针,一般即可得气。如患者病久体虚,以致经气不足,或因其他病理因素致局
部感觉迟钝,而不易得气时,可采用行针推气,或留针候气,或用温针,或加艾
灸,以助经气的来复,易促使得气,或因治疗,经气逐步得到恢复,则可迅速得
气。若用上法而仍不得气者,多为脏腑经络之气虚衰极。对此,当考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求阴影面积的常用方法.pdf VIP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英、美、中三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演变研究.pdf VIP
- 工会经费管理与内部审计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docx VIP
- 电气管理课件.pptx VIP
- 2025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真题及答案 .pdf VIP
- 2025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党课PPT课件.pptx VIP
- 富士达电梯MLVF-T无机房(CP40)电气原理图.pdf VIP
-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2S101 矩形给水箱.pdf VIP
- Pico Pico Neo 3 VR头盔 Pico Neo 3 0207 用户手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