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治疗指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接触性皮炎治疗指南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可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两大类。其治疗需根据病程阶段(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皮损特点(渗出、红斑、苔藓样变)及患者个体情况(年龄、特殊部位、合并症)制定个体化方案,核心目标为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预防复发。

一、急性期治疗(发病1-2周内,以红肿、水疱、渗出为主要表现)

急性期皮损以急性炎症反应为主,表现为接触部位边界清晰的红斑、肿胀,严重者出现丘疹、水疱甚至大疱,疱壁紧张易破,破后可见糜烂面及浆液性渗出。此阶段治疗重点为减少渗出、控制炎症、预防感染。

1.清除致病物质

首要措施是立即脱离接触源,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接触部位(若为化学物质,需根据其性质选择中和剂,如碱性物质用弱酸溶液清洗,酸性物质用弱碱溶液,但需避免过度刺激)。已污染的衣物、饰品需及时更换并单独清洗,避免二次接触。

2.局部冷湿敷

渗出明显时,选择0.9%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进行开放性冷湿敷(温度15-20℃)。具体操作:将6-8层纱布浸湿后稍拧至不滴水,敷于皮损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湿敷可通过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少渗出,同时清除表面分泌物及残留致敏物。需注意湿敷后及时蘸干水分,避免长时间潮湿环境诱发细菌感染。

3.外用糖皮质激素

无渗出或渗出停止后,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根据皮损部位选择不同强度激素:面部、眼睑、外阴等薄嫩部位推荐弱效激素(如地奈德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1-2次,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躯干、四肢等厚皮肤部位可选择中效激素(如曲安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1次,连续使用不超过3周;掌跖等角质层厚的部位可用强效激素(如卤米松乳膏、丙酸氯倍他索乳膏),但需严格限制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避免激素依赖性皮炎及皮肤萎缩等副作用。

4.系统抗组胺治疗

瘙痒明显或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时,需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10mg/日、西替利嗪10mg/日、依巴斯汀10mg/日),此类药物中枢抑制作用弱,适合长期使用。若夜间瘙痒影响睡眠,可短期(1-3天)联合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4mg/次,每日3次),但需注意其嗜睡副作用,避免驾驶或操作机械时使用。

二、亚急性期治疗(病程2-4周,渗出减少,以红斑、脱屑、轻度苔藓化为主要表现)

此阶段炎症反应减轻,渗出基本停止,皮损转为暗红色斑片,表面可见少量脱屑或轻度肥厚。治疗重点为修复皮肤屏障、控制残余炎症。

1.外用药物调整

可将湿敷改为糊剂或乳膏剂。渗出完全停止后,继续使用弱至中效激素乳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但需逐渐减少用药频率(如从每日1次改为隔日1次),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的皮肤萎缩。同时联合使用含保湿修复成分的软膏(如尿素维E乳膏、维生素B5软膏),每日2-3次,修复受损的角质层屏障。

2.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的应用

对于面部、外阴等敏感部位或激素使用后出现反跳的患者,可换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0.03%他克莫司软膏、1%吡美莫司乳膏)。此类药物无激素样副作用,可长期使用(他克莫司连续使用不超过3个月,吡美莫司无明确疗程限制),但初期可能出现短暂灼热感,可通过冷藏后使用或小范围试用减轻刺激。

3.物理治疗辅助

红光(630nm)或黄光(590nm)照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每周2-3次,每次15-20分钟,适用于皮肤敏感、不耐受药物刺激的患者。

三、慢性期治疗(病程超过4周,以皮肤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

慢性期多因急性期未规范治疗或反复接触致敏物所致,表现为局部皮肤增厚、粗糙、纹理加深,伴阵发性剧烈瘙痒,部分患者可见色素沉着或减退。治疗重点为软化角质、缓解瘙痒、减少复发。

1.外用药物强化

选择软膏或硬膏剂型以增强渗透,如卤米松三氯生软膏(含激素及抗菌成分)、复方氟米松软膏(含激素及水杨酸,可软化角质),每日1-2次,薄涂后封包(用保鲜膜覆盖30分钟)可提高疗效。对于苔藓样变明显的皮损,可联合使用维A酸类药物(如0.1%维A酸乳膏),每晚1次,促进角质剥脱,但需注意其刺激性,建议从低浓度(0.025%)开始,逐步建立耐受。

2.局部封闭治疗

顽固性肥厚性皮损可采用激素局部封闭,常用药物为曲安奈德注射液(10mg/ml)与2%利多卡因1:1混合,皮损内注射,每2-4周1次,一般不超过3次。需严格掌握注射深度(真皮浅层),避免注射过深导致皮下萎缩。

3.系统治疗调整

若瘙痒剧烈影响生活,可联合使用抗组胺药与镇静类药物(如多塞平25mg/晚),但需注意多塞平的抗胆碱能副作用(口干、便秘)。对于合并焦虑或抑郁的

文档评论(0)

173****0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