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穿梭质粒的特点
一、宿主兼容性
穿梭质粒最核心的特点是具备跨宿主复制能力,可在两种或多种不同生物体内稳定存在。例如既能在大肠杆菌(原核生物)中复制,也能在酵母(真核生物)或哺乳动物细胞中维持。这种特性依赖于质粒内部包含针对不同宿主的复制调控元件,确保在转换宿主时仍能自主复制,无需借助宿主基因组整合。实际应用中,科研人员常利用这一特点,先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基因克隆扩增,再将质粒转入真核细胞开展功能研究。
1、跨原核-真核宿主能力
多数穿梭质粒设计为覆盖原核与真核两类宿主,如大肠杆菌(原核)与酿酒酵母(真核)组合。原核宿主便于快速扩增质粒,真核宿主则用于模拟基因在高等生物中的表达环境。例如在疫苗研发中,通过穿梭质粒将抗原基因先在大肠杆菌中大量复制,再转入哺乳动物细胞生产重组蛋白,可提高研发效率。
2、多宿主适配范围
部分穿梭质粒可适配更广泛的宿主类型,如同时支持革兰氏阳性菌(如枯草芽孢杆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或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这类质粒需包含对应宿主的复制起始区,确保在不同细菌细胞壁结构、转录机制差异下仍能正常复制。
二、双复制元件设计
穿梭质粒必须包含至少两个独立的复制起点(ori,originofreplication),分别驱动其在不同宿主中的复制过程。复制起点是一段特定DNA序列,能被宿主的复制酶识别并启动质粒DNA的合成。
1、原核复制起点
常见原核复制起点如ColE1ori(适用于大肠杆菌)、p15Aori(低拷贝数)等。ColE1ori是最常用的类型,可支持质粒在大肠杆菌中以高拷贝数(约50-200个/细胞)自主复制,便于大量提取质粒DNA。
2、真核复制起点
真核宿主的复制起点差异较大。以酵母为例,常用2μm质粒ori(来自天然酵母质粒)或ARS(自主复制序列,ArtificialReplicationSequence)。2μmori可使质粒在酵母中维持中等拷贝数(约50-100个/细胞),而ARS序列则依赖宿主染色体复制机制,拷贝数相对较低(约10-20个/细胞)。
三、多选择标记系统
为筛选成功转入宿主的阳性克隆,穿梭质粒需携带针对不同宿主的选择标记基因。选择标记通过赋予宿主特定抗性或代谢互补能力,使含质粒的细胞能在选择性培养基中存活,不含质粒的细胞则被淘汰。
1、原核选择标记
最常用的是抗生素抗性基因,如ampR(氨苄青霉素抗性)、kanR(卡那霉素抗性)。这些基因编码的酶可分解对应抗生素(如β-内酰胺酶分解氨苄青霉素),使含质粒的大肠杆菌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生长。
2、真核选择标记
真核宿主(如酵母、哺乳动物细胞)常用营养缺陷互补标记或药物抗性标记。酵母中常用URA3(尿嘧啶合成基因)、LEU2(亮氨酸合成基因),当宿主为ura3缺陷型时,含URA3标记的质粒可互补缺陷,使细胞在不含尿嘧啶的培养基中生长。哺乳动物细胞常用neoR(新霉素抗性),其编码的酶可使G418(一种抗生素类似物)失活,支持细胞在含G418的培养基中存活。
四、多克隆位点特性
多克隆位点(MCS,MultipleCloningSite)是穿梭质粒中一段含多个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区域,通常位于非必需基因区域(如不影响复制起点或选择标记功能的位置)。其设计需满足以下要求:
1、酶切位点多样性
MCS包含5-10个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如EcoRI、BamHI、HindIII等),且这些位点在质粒其他区域无重复,避免酶切时破坏关键元件。例如pUC系列质粒的MCS包含13个常用酶切位点,可灵活选择插入外源基因的方式。
2、位点独立性
每个酶切位点单独存在,不重叠或共享序列,确保限制性内切酶能精准切割。例如EcoRI识别序列为GAATTC,BamHI为GGATCC,两者无重叠,可分别用于线性化质粒或切割外源DNA。
3、位置合理性
MCS通常紧邻原核或真核启动子(若质粒用于表达),或位于转录非活跃区(若仅用于克隆)。例如用于基因表达的穿梭质粒,MCS会位于启动子下游,确保插入的外源基因能被正确转录。
五、表达调控元件(可选)
若穿梭质粒用于外源基因表达(而非仅克隆),还需包含不同宿主的表达调控元件,确保基因在目标宿主中正常转录和翻译。
1、原核表达元件
包括启动子(如T7启动子、lac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RBS,Shine-Dalgarno序列)和终止子(如T7终止子)。T7启动子需配合宿主表达的T7RNA聚合酶(如BL21(DE3)菌株),可实现外源基因的高效诱导表达。
2、真核表达元件
包括启动子(如酵母的GAL1启动子、哺乳动物的CMV启动子)、增强子、polyA信号(如SV40polyA)等。GAL1启动子可被半乳糖诱导激活,适合酵母中的可调控表达;CMV启动子在多数哺乳动物细胞中具有强组成型活性,适合持续表达。
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