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26届高三语文10月第一次大联考文言文详解:《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三》、《旧唐书·卢杞传》、《逊志斋集·深虑论》.docxVIP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6届高三语文10月第一次大联考文言文详解:《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三》、《旧唐书·卢杞传》、《逊志斋集·深虑论》.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题详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癸巳,进李希烈爵南平郡王,加汉南、汉北兵马招讨使,督诸道兵讨之①。杨炎谏曰:“希烈为董秦养子,亲任无比,卒逐秦而夺其位。为人狼戾无亲,无功犹倔强不法,使平崇义,何以制之!”上不听。炎固争之,上益不平。

??李希烈以久雨未进军,上怪之。卢杞密言于上曰:“希烈迁延,以杨炎故也。陛下何爱炎一日之名而堕大功?不若暂免炎相以悦之,事平复用,无伤也。”上以为然。庚申,以炎为左仆射,罢政事。

??初,李希烈请讨梁崇义,上对朝士亟称其忠。黜陟使李承自淮西还,言于上曰:“希烈必立微功;但恐有功之后,偃蹇不臣,更烦朝廷用兵耳!”上不以为然。

??希烈既得襄阳,遂据之为己有,上乃思承言。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三》,有删改)

材料二:

??德宗在奉天,为硃洙攻围,李怀光自魏县赴难。或谓王栩、赵赞曰:“怀光累叹愤,以为宰相谋议乖方,度支赋敛烦重,京尹刻薄军粮,乘舆播迁,三臣②之罪也。今怀光勋业崇重,圣上必开襟布诚询问得失使其言入岂不殆哉!”栩、赞白于杞,杞大骇惧,从容奏曰:“怀光勋业,宗社是赖。臣闻贼徒破胆,皆无守心。若因其兵威,可以一举破贼;今若许其朝觐,则必赐宴,赐宴则留连,使贼得京城,则从容完备,恐难图之。不如使怀光乘胜进收京城,破竹之势,不可失也。”帝然之,乃诏怀光率众屯便桥,克期齐进。怀光大怒,遂谋异志,德宗方悟为杞所构。物议喧腾,归咎于杞,乃贬为新州司马。

??上曰:“众人论杞奸邪,朕何不知?”勉曰:“卢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德宗默然良久。

(节选自《旧唐书·卢杞传》,有删改)

材料三:

??骁勇之士多死于锋镝,聪明之士多败于壅蔽,天下之祸常起于人所恃,而出于意之所不虞。其故何哉?恃之所生,祸之所萃也。

??夫苟自恃其聪明,未有不败于其臣者也。盖恃则自盈,自盈则耻闻过,耻闻过则人不告之以善,而见闻日狭矣。见闻既狭,于是奸谀之徒谬为卑谄以媚适,将顺之于内,而窃其威柄,妄行赏罚于外。是国家之大权潜移于下,而祸乱乘之以起,皆自恃其聪明之过也。

??故人君不贵乎智,而贵乎不有其智;不贵乎才,而贵乎不居其才;不贵乎聪明,而贵乎取众庶之言以为耳目。不如是,而好于自用者,未有不败于壅蔽者也。

(节选自方孝孺《逊志斋集·深虑论》,有删改)

[注]①讨之:“之”代指“梁崇义”,下文提到“李希烈请讨梁崇义”一事。②三臣:指宰相卢杞、度支赵赞、京尹王翊。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得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圣上A必开襟B布C诚D询问得失E使其言F入G岂不殆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以,“何”作“以”的前置宾语,与《鸿门宴》“沛公安在”的“安在”结构相同。

B.从容,不慌不忙,与《屈原列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中“从容”意义不相同。

C.克,约定,与《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中“克”意义不相同。

D.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与《劝学》“上食埃土”中“上”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杞奸邪狡诈,善于构陷。材料一中因忌惮杨炎反对自己而劝皇帝罢免他,材料二中则因怕李怀光揭发其过错而阻止其朝觐。

B.李希烈与李怀光起初均受到朝廷的倚重,但最终都走向了反叛的结局:李希烈占据襄阳为自己的领地,李怀光因怒而图谋异志。

C.德宗对自己的决策失误均有事后醒悟的表现:材料一中想起李承的忠言,材料二中明白是被卢杞陷害,并将其贬为新州司马。

D.君主见闻狭隘时,奸佞之徒就会假装卑躬屈膝来谄媚迎合,在内部顺应君主的错误,在外窃取威权、妄行赏罚,导致君权旁落。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希烈必立微功;但恐有功之后,偃蹇不臣,更烦朝廷用兵耳!(4分)

(2)怀光勋业,宗社是赖。臣闻贼徒破胆,皆无守心。(4分)

14.材料三中方孝孺向君主警示的“祸乱之源”具体指什么?材料一、材料二中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方孝孺的观点?(5分)

[答案详解]

10.[答案]DEG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原句标点:圣上必开襟布诚,询问得失,使其言入,岂不殆哉!

11.[答案]D

[详解]用法相同。方位名词“上”作动词“食”的状语,可译为“向上”。

12.[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相关内容。“因忌惮杨炎反对自己而劝皇帝罢免他”错误,于文无据。材料一中卢杞劝皇帝罢免杨炎,核心动机是“迎合李希烈以促其进军”,而非“忌惮杨炎反对自己”。

13.[答案](1)李希烈必定能建立微小的功劳;只是担心他有功之后,傲慢不臣服,还要麻烦朝廷出兵罢了!

(2)李怀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