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河南省信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信阳市2025-2026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华夏文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类人,能像“君子”这样集中代表中华民族最深刻的道德理想与人格追求。从甲骨文“君”字手持权杖的意象,到《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哲学性表达,“君子”这一概念经历了从宗法制度下的贵族称谓到人格楷模的漫长演变,最终成为跨越阶层、超越时代的精神符号。

君子,最初用以指代身份高贵的贵族阶层,强调的是血缘身份与政治阶层。《尚书》中“君子所其无逸”之“君子”即指周成王。在《诗经》中,“君子”常被用来指称贵族男子。在这一时期,君子概念主要侧重于身份属性,尚未被赋予清晰的人格内涵。

赋予“君子”深刻道德意涵的是孔子。他将君子从贵族阶层的专属称谓,转化为具ī普遍意义的道德理想人格。孔子提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强调君子应以道德为立身之本;“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揭示了君子光明磊落的精神境界。

儒家学派的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君子”学说,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理想,树立了君子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荀子则从人性论出发,强调通过后天的学习与修养,人人皆可成为君子。至此,君子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属,成为一种人人皆可追求的人格范式。

在古代先贤的推动下,君子完成了从“爵称”到“德称”的转变。君子人格从此成为一种德性伦理和内在追求。这种内在伦理经过扩充和发展,建构了一整套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进而指导着君子在面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不同维度时的理想行为。

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君子自强不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等都只是一种理论准备工作,君子最终是要承担社会、国家的责任,要治国平天下。君子在日常生活中彬彬有礼、乐于助人;在危难时刻,为了理想和信念,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慷慨赴难。

古之君子主要由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倡导,虽然有仁爱、礼数、诚信、好学等种种优异的品性,代

表当时的先进文化,但毕竟是古代社会的文化现象,自有其时代局限。那么,新时代的君子是什么样的?其实,君子之风至今未息。水稻专家袁隆平先生古稀之龄仍亲自下试验田、深入科研一线,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一改千百年来吃饱难的问题,当称一声君子。边防战士们甘受辛苦,默默守护山川,亦不可不谓君子也。

(摘编自《》“光明网”2025年9月24日)

材料二:

近年来有个流行语叫“工具人”,指一个人在工作、家庭等场景中被当作工具一样对待。这个通常带有调侃意味的词语,深刻折射出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工具化”困境。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两千多年前孔子振聋发聩的教诲————“君子不器”。古今困境或不可同日而语,但拒绝“工具化”的呐喊却跨越时空同声相应。

何为“器”?《易传》说“形乃谓之器”,即“器”是具备形状和规制的事物。孔子借“器”喻人,意在告诫不要像“器”那样局限于特定形制和用处,这对于专攻“一才一艺”者不啻醍醐灌顶。然而,何以“不器”?《易传》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指出“器”上有“道”。要想实现“不器”,唯有超越“器”而进至更高层次的“道”。君子之道关键在何?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真正的君子,首先聚焦自身人格的锻造和德性、才能的修炼,不会为虚名浮利和外界看法丧失自己。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当下,“君子不器”的现实意义正在不断凸显。“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带来过分的功利算计,并引发了个体的焦虑冷漠。对此,“君子不器”无疑有校准之效。真正的君子始终坚守人格的独立与完整,拒绝被“工具化”或“物化”,不断朝向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全人”目标而努力。

真正的君子,不仅完整地坚守自己,适度地反思世界,还对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有深刻体认。从庄子“万物与我为一”到张载“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等,古人始终将天地万物看作一个活泼的生命体。这种整体共生思维长久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刻写进君子人格的基因之中。

在整体共生思维下,一方面,君子尊重个体差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和而不同”的姿态观照世界;另一方面,君子更为深切地感知他人的诉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乐于“成人之美”。

从更高的境界来看,君子不仅成就他人,而且引领他人、引领时代。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君子像风吹草地一样展示德行,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