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研究报告
PAGE
1-
成都十五五专项规划目录
一、总体战略
1.1战略目标
(1)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在“十四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定位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具体而言,目标是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万元。为实现这一目标,成都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同时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成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2020年产值达到300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
(2)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成都将打造国家创新中心,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天府新区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截至2021年,成都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万家,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以天府新区为例,该区域聚集了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创新产业集群。此外,成都还计划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专利授权量达到5万件。
(3)在绿色发展方面,成都将实施“公园城市”战略,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截至2020年,成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9.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5平方米。为实现这一目标,成都将推进“绿道”建设,打造“城市绿肺”。例如,锦江绿道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场所,全长约30公里,串联起多个公园和历史文化遗址。此外,成都还将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6%和18%。
1.2发展原则
(1)成都“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将坚持创新驱动原则,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成都研发投入强度已连续多年超过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例如,成都高新区集聚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创新产业集群。此外,成都还设立了100亿元的天府新区创新发展基金,支持创新创业项目。
(2)发展原则中,成都强调绿色发展,致力于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截至2020年,成都已建成各类绿地公园超过300个,绿化覆盖率达到39.6%。成都还实施了“公园城市”战略,通过建设绿道、公园等,打造城市生态网络。例如,锦江绿道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热点,其全长约30公里,串联多个公园和历史文化遗址。
(3)在开放合作方面,成都遵循互利共赢原则,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全球各地的经贸往来。2020年,成都与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进出口总额达到4600亿元。成都还设立了自贸试验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例如,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成都的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为全球贸易提供便利。
1.3发展定位
(1)成都“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定位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这是基于对成都自身优势和发展需求的深刻认识。成都将致力于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开放门户和生态宜居城市。具体而言,成都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为核心,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例如,成都高新区已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
(2)在科技创新方面,成都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成都将加快建设天府新区创新中心、国家科学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截至2020年,成都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100多家,科研人员超过10万人。成都还将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3)作为西部地区的开放门户,成都的发展定位是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升国际化水平。成都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拓展国际市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建成,将使成都成为全国第四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进一步提升成都的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此外,成都还将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二、空间布局
2.1城市空间结构
(1)成都城市空间结构以“一主多元”为核心,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构建多个功能组团。中心城区规划面积达到780平方公里,是成都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目前,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已超过1.5万人/平方公里。例如,成都高新区作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团,集中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资源,已成为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高地。
(2)在空间布局上,成都遵循“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发展策略。其中,“东进”是指推动东部区域发展,重点发展天府新区;“南拓”是指向南拓展城市空间,建设天府新区南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