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郊园即事》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VIP

王勃《郊园即事》赏析与习题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勃《郊园即事》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带注音原文

郊园即事

唐?王勃

yānxiáchūndànshǎng,sōngzhúgùniánxīn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duànshānyíhuàzhàng,xuánliūxièmíngqín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cǎobiànnántínghé,huākāiběiyuànshēn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xiánjūráojiǔfù,suíxìngyùchōuzān

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注:“县溜”中“县”为通假字,通“悬”,读xuán;“簪”指古代束发的长针,读zān;“饶”在此处意为“多、富足”,读ráo。

二、字词注释

郊园:城外的园林,非官署或宅院,是远离市井喧嚣的自然空间,为诗人提供了暂避官场的休憩之所。

春旦:春天的早晨,“旦”字点明时间的清新伊始,与“烟霞”搭配,勾勒出晨雾未散的朦胧春景。

松竹:古典诗词中象征坚贞节操的经典意象,此处既写实景,也暗喻诗人坚守本心的志向。

故年心:藏在心中多年的心愿,结合创作背景,实为诗人对自在生活的向往,而非一时兴起的感慨。

断山:陡峭壁立的山峦,“断”字写出山的险峻轮廓,如被刀削般利落,为后文“画障”的比喻铺垫。

画障:带有图画的屏风,古时贵族家中的陈设,诗人以人工器物喻自然山水,暗含对眼前景致的珍视。

悬溜:即山泉,“悬”字写出泉水从高处滴落的姿态,“溜”字描摹水流的轻盈灵动。

鸣琴:形容泉水滴落的声音如琴弦轻拨,以听觉喻视觉,让静景有了动态声响。

合:此处指春草蔓延至南亭四周,枝叶相连、遮蔽亭台的状态,写出草木生长的繁茂之势。

深:既指北院的幽深僻静,也写花朵开得浓密繁盛,视线穿透花丛需探寻,暗合“郊园”的清幽。

饶:意为“富足、多”,不仅指酒与诗赋的数量多,更体现闲居生活的精神充盈。

抽簪:古代官员需以簪束发戴冠,“抽簪”即取下发簪,象征弃官归隐、挣脱仕途束缚。

三、白话译文

春日的清晨,我漫步郊园欣赏烟霞缭绕的景致,

苍松翠柏间,藏着我多年未改的初心。

陡峭的山峦形如绘满图画的屏风,

悬挂的山泉滴落,声响恰似琴弦轻鸣。

南亭四周的春草蔓延相连,遮蔽了亭台,

北院的鲜花悄然绽放,在幽深处吐露芬芳。

闲居的日子里,饮酒赋诗的乐趣无穷,

随性而起的念头,让我真想抽簪弃官,归隐山林。

四、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杰之首,以才思敏捷、文辞清丽闻名。他自幼天赋异禀,6岁能文,9岁批注《汉书》,16岁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官员。

王勃的人生虽短暂却跌宕,曾任沛王府修撰,却因《檄英王鸡文》触怒唐高宗被逐出王府,后南下漫游,最终在探望父亲途中溺水惊悸而亡,年仅27岁。他的诗文突破了南北朝绮靡文风,以清新质朴的语言描摹自然、抒发真情,为盛唐诗歌开辟了道路。

这首《郊园即事》作于他19岁任职沛王府期间,此时的他虽年少得志,却已对官场的刻板束缚感到厌倦,诗中既有初入仕途的青涩,也藏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矛盾心绪,恰是他短暂人生的真实写照。

五、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前后,王勃时任沛王府修撰,负责为沛王李贤起草文书。彼时他虽年仅19岁,却已在官场待了三年,单调重复的文书工作与森严的等级规矩,让天性洒脱的他日渐烦闷。

一次春日踏青,王勃来到城外郊园,眼前的烟霞、松竹、山泉、花草,与王府的压抑氛围形成强烈对比,触景生情写下此诗。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他尚未因“斗鸡檄文”被逐,但诗中“欲抽簪”的念头,已埋下后来仕途转折的伏笔——他的才华本就不屑于官场应酬,自然山水才是精神的归宿。

从文学背景来看,初唐诗歌仍受宫廷诗风影响,多侧重辞藻堆砌,而王勃这首诗以自然意象为骨,以个人情感为魂,将写景与言志融为一体,既保留了初唐诗歌的清新,又突破了宫廷诗的局限,为后来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基础。

六、相关知识梳理

(一)“松竹”意象的文化内涵发展

时期

核心寓意

代表诗句

情感侧重

先秦

君子之德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强调坚韧不屈

魏晋

隐逸之趣

陶渊明:“抚孤松而盘桓”

寄托避世情怀

初唐

初心坚守

王勃:“松竹故年心”

联结个人志向

盛唐

高洁品格

王维:“明月松间照”

融入禅意宁静

(二)同主题诗作对比解析

作品

作者

创作心境

核心意象

情感差异

《郊园即事》

王勃

官场倦怠,向往归隐

烟霞、松竹、悬溜

含蓄克制,“欲抽簪”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